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49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尼克松访华: 镜头外的插曲


1976年2月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贵州问候那些为他表演的人
1976年2月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贵州问候那些为他表演的人

30 年前,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揭开了美中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当年一些随行记者和负责记者接待工作的中国外交部官员在华盛顿聚会,回顾了这次重大事件中一些插曲。

基辛格的胃根本没有毛病

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基辛格对中国进行了两次秘密访问。由于同中国接触是最高机密,所以连白宫新闻官员都不知情,更别说记者们了。但是当年白宫新闻办公室的沃伦说,凭着直觉,他们已经从基辛格 71 年夏天的活动中意识到要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了。

沃伦说:“那天早晨,我从电讯稿上看到,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基辛格由于胃疼而取消了当日的公开活动。可是所有跟基辛格一起活动过的人都知道,情况肯定不是这样,因为基辛格的胃没有毛病,而且他从来不让诸如时差这种东西影响他的日程。所以,我们知道,一定发生什么事了。”

八十七名记者都是历史的见证人

当年,随尼克松访华、向美国人民报道这个重大事件的是 87 名文字、广播和电视记者。《时代周刊》的谢克特说,他们这些经过严格挑选进入记者团的人可以说是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国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太新鲜了,他们不敢睡觉,唯恐漏掉什么。记者们源源不断地往回发稿子,在家坐镇的编辑则是要他们多多益善。几天下来,所有的人都疲惫不堪。可是回过头去看一看,他们都是参与创造历史的人。
谢克特说:“大家都记得,最后,尼克松总统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我们当时对这种说法抱着嘲笑的态度。但 30 年之后,我想他也许是对的,这的确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美国记者就象是一群饿狼

[美国广播公司]的科佩尔说,当年他们天真地以为,在北京采访报道应当和在华盛顿差不多。而他们这些无处不去、无孔不入、好奇心和精神头一样旺盛的美国记者一定让中方接待人员头痛不已。参加接待美国记者的外交部新闻司官员姚伟对那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姚伟回忆说:“美国记者走下飞机时,简直就象一群寻找新闻的饿狼,一手拿本,一手抓笔,使出浑身解数,不放过任何一点信息。他们的确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有时问的问题让中方人员觉得很滑稽。”

姚伟说,美国几大电视台之间的激烈竞争让他们吃惊,摄影师们为了抢占一个有利位置而不惜拳脚相加,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中关系多年来是爱恨交加

《华盛顿邮报》的卡诺回忆说,美中关系大门打开之前的许多年里,他们这些报道中国事务的记者备受中国新闻主管机关的冷落,美国记者不能进入中国。记得当他们试图采访周恩来对印尼的访问时,竟然不能从中方得到一张简单的日程表。当然,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卡诺希望,美中关系能够长久友好下去。

卡诺说:“多年来,美中关系一直是又爱又恨,又恨又爱,我希望两国间的蜜月能够持久,而且不仅仅是蜜月。”

这确实是一座伟大的城墙

采访美中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会晤,是非常严肃紧张的工作。然而,天性乐观而又精力旺盛的记者们还是要不失时机地为这次中国之行增添一点色彩。[美国广播公司]的科佩尔回忆说,他们公司一名记者在长城上问尼克松总统的观感,尼克松回答,面对长城,他只能说,这的确是一座伟大的城墙。

他们觉得尼克松肯定预料到记者会问这个问题,可是白宫为什么就准备这么一个未免过于平淡的回答呢?不如让他们来试试,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对长城更生动的描述。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