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14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台湾媒体的市场取向与职业道德 - 2002-03-19


台湾媒体近两年来以自由开放的作风闻名华语世界,众多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节目也显示着媒体业的繁荣。不过最近有批评人士认为,媒体为了追求盈利而舍弃了新闻业者的社会责任感,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稍微留意台湾社会新闻的人都知道, 今年以来像乐透彩、璩美凤光碟事件丑闻,以及其他一些政商名人的花边新闻,都是台湾媒体炒作不休的话题。台湾广告业者协会本周的一个统计数字表明,在一,二月份的电视讨论节目中,有关乐透彩和璩美凤光碟事件丑闻的内容,占了百分之七十。

同时台湾的各大报纸也对这些所谓八卦新闻进行长时间、多角度追踪报道。最近陆续有批评人士提出,台湾媒体已经抛弃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假借“知的权利”而把一些糟粕一并带给读者观众。台湾商业周刊副总编孙秀惠认为,媒体的经营已经变成商品行销,新闻导向也自然向商业利益看齐:“很多媒体现在谈所谓的新闻价值的时候,他们的priority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读者要看的。以前台湾的媒体还有比较高的想法,比如说要向这个社会传递怎样的价值观,要谈论什么样的重要的issue。可是这几年从台湾媒体的转变来看,读者的需求的压力比媒体主观的判断还要强,他们就是变成不要teach 读者,而是要serve读者。”

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林东泰更直接地指出,媒体确实不再受管制了,但是自由竞争的压力反而让媒体丧失了一些原则:“以前是不自由,新闻媒体报道受压抑,这当然不对。但现在是自由了,基本上又是向市场看齐,只要能生存就是唯一的准则,原来所谓的专业伦理道德也就都不见了。”

不难理解,在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商业环境中,报刊杂志的发行量、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成了判断好坏的指标,媒体之间便展开争夺读者观众群的竞争。台湾自由时报副总编辑余国基表示,媒体一窝蜂地追逐花边新闻便是竞争的表现。他说,新闻管制解除之后,报纸纷纷扩版到几十张,这就需要更多新闻来填补。而台湾地方小,新闻面不够大,不象美国、中国每天有大量事件可以报道。在台湾有一点小事发生,大家都争先恐后报道,如果漏掉或是选择不报道,反而会给民众带来不专业、不称职的印象。

余国基承认,很多报道就是为了给市民带来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从新闻角度来说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可以争取大众读者,维持报纸生存:“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想要争取大众读者群,这个读者群会影响到它的广告收入,所以就不得不往下走,读者群基本上是金字塔型,低层的人很多,而且在台湾基层购买力也很强。所以如果不迎合这些人的需要的话,媒体的生存就要面临困难。”

身为十几年媒体人的余国基表示,台湾地小人多的环境孕育出台湾人打拼的性格,媒体业者也不例外,在竞争的时候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拼命,但是不能输。这样一来,媒体抢报新闻好象追逐赛跑,只要有人看,就一程一程争着跑下去,而不用理会有没有必要跑下去。至于说为什么民众会对媒体炒作的这些话题感兴趣,有人以小市民心态来解释。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分析说,台湾民众对目前的经济不景气感到沮丧,又无能为力,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花边新闻上,借以短暂逃避现实。台湾一些人士也相应对媒体提出批评,认为媒体忽视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误导台湾社会和民众,甚至外界的眼光。对此,自由时报副总编余国基并不同意:“很多事情并不完全是媒体的责任,读者也有责任。我们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同样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报纸。”

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林东泰教授也表示,媒体能有所进步需要社会大众的觉醒,需要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媒体也应该将市场区分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市场的人口结构就像所谓的常态分配一样,大多数人要看八褂无可厚非。但是别忘了市场上也有一部分人是精致的。今天如何提供这些精致人口的媒体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基本上媒体应该进行分类,讲究市场取向的,讲究精质取向的,把它们分类,你可以拿销售量大的八褂媒体来养有社会声望地位的报刊。”

分析人士也承认,台湾的媒体比起十年前进步很多,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可以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像目前有关族群问题的讨论就不乏精彩的论点和论述。不少人认为,随着媒体业界的竞争和淘汰以及全民知识程度的提高,台湾媒体还会继续进步。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 中国各地展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习近平为何不安?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19【时事大家谈】拜登要对中国钢铝产品加税三倍,北京怎么办?北京当权者制造全球混乱?美国如何让它付出代价? 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先生; 中国时政评论者王海南博士;主持: 陈小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