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已经造成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数百人丧生。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连年特大洪水爆发同毁林开荒、填湖造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直接关系。
连日来,受大范围持续降雨和长江洪峰的影响,湖南省湘江、资江和洞庭湖水位不断上涨,险情频频发生。洞庭湖各水站的水位均超过警戒线,其中有两千多公里的大堤超过危险水位。预计,长江今年最大的洪峰将于8月25日星期天抵达洞庭湖,水位有可能达到1998年的水平。如果长江或洞庭湖决堤,受灾人口将超过一千万。
*上游生态环境受破坏*
美国的“国际河流网”研究员多丽斯-申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说,湖南省今年的洪水,类似1998年50年一遇的洪灾,由于上游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大量砍伐森林,致使洪灾连年不断。她说:“上游地区森林受到严重破坏,使上游山洪一泄千里,而不是被山体吸收,潺潺流入河中。湍流的洪水,流速很快,对周围的房舍和村庄造成的损失很大。”
多丽斯-申认为,洪水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早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当局大力提倡把荒滩改造成农田,在一些曾经是湖泊和湿地的地方种上庄稼。但是,这些湖泊、湿地和荒滩是蓄洪和吸收雨水的地方。她说,这种毁林开荒,填湖造田的行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洪水一到,受淹的不仅是农田,还有已经在周围定居的人们。
多丽斯-申特别强调,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湿地不仅对水的质量有作用,在泄洪蓄洪方面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湿地像天然的海棉一样把洪水吸收。她说,1998年夏天,中国总理朱榕基在讨论如何治理和控制长江洪水泛滥时强调,严禁在长江上游砍伐森林,下游泄洪区要退田还湖。
*修建大坝不能控制洪水*
多年来中国为了防洪抗洪并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在一些主要江河上兴建水电大坝。中国政府表示,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流域的洪水将得到控制,但是三峡大坝要等到2010年才能建成。然而有些专家指出,修建大坝并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多丽斯-申甚至认为,在江河上兴建大坝,在防洪方面得不偿失。她说:“长远来看,大坝对于防洪来说是弊大于利。大坝对于控制一般的小洪水是有效的。但是一旦罕见的洪水到来,大坝不能承受洪水的压力而决口,将会使受灾程度更加严重。”她举例说,1975年河南省有10多座水坝崩塌,导致23万人死亡。
加拿大环境保护组织“国际探索”政策主任赖德女士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修堤筑坝从根本上解决防洪问题,但修堤筑坝会使江河中的沉积物增加,水位上涨,导致河水容量和流量变化。洞庭湖的情况就是这样。她说,大坝堤防越高,大坝决口的潜在危险也就越大。因此,她建议要用非结构性的办法替代结构性的办法来应对洪水:“也就是说,要使洪水流速减慢下来。要通过多开辟一些泄洪区,让洪水泄入泄洪区,来取代把洪水控制在堤坝中的办法。这需要当局在控制洪水方面有一个全局的考虑。目前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各国政府在治理洪水的问题上的看法都在改变。修建堤坝最终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洪灾。”
*政府保持传统思维*
赖德女士表示,虽然中国政府也开始认识到退田还湖和杜绝滥砍滥伐森林对于防洪的重要性,但是政府的重点仍然放在兴建三峡大坝等工程上,而不是退田还湖和森林保护上。因此,目前这种洪灾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她说:“这种每年抗洪抢险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还会继续下去。但是有一点已经很清楚,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已经认识到,在治理洪水方面要采取新思维、新的解决办法。然而,中国政府仍然倾向于采取传统工程建筑的办法,修筑更多的堤坝,其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洪灾。”
多丽斯-申认为,对付洪水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年复一年地抢险救灾。她建议说:“重要的是要重视洪水,而不是同洪水做斗争。因为洪水总是要发生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随时做好准备,设立有效的警报系统,开辟充分的蓄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