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51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胡锦涛曼谷首次举行记者会(10-25-03) - 2003-10-25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0月21号在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记者招待会。媒体评价胡锦涛谈吐得体,而且比较贴近问题如实回答,确实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的务实风格,但是记者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思维,没有让中外记者自由提问。

*回答记者问透出幽默感*

【路透社】的报道称,胡锦涛在记者会上面带微笑,很少按预先准备好的稿件照本宣科地念答案,而且还不失时机地讲了一句幽默话。记者宝申当时也在场,他回忆说:“他的幽默就体现在一个地方,【法新社】的记者问了三个问题,她自己说是问了两个问题,然后胡锦涛很幽默地说,实际上你问的是三个问题,只不过你把三个压缩成两个了,引起了记者们的笑声,这是唯一一次他显示出比较机智或者幽默的地方。”

*有问必答谈吐得体*

10月21号的记者会到场中外记者超过2百人,观察家普遍认为,胡锦涛的表现谨慎小心,但是谈吐得体,而且比较贴近问题如实回答。宝申还把胡锦涛的答记者问和其他领导人做了比较。他说:“胡锦涛很显然还是比较老实的,记者问他什么问题,他就回答什么问题,没有像其他中国领导人或者其它国家领导人那样,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把话题转向他们愿意谈的话题,或者说,能够简略地回答就简略地回答,能够不回答就不回答。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胡锦涛还是一个比较老实、比较踏实的这么一个领导人。”

*善解民意讲求实际*

有评论认为,胡锦涛在他的首次中外记者会上表现得体,但是说话仍然比较谨慎,这可能属于普遍规律,因为当年江泽民刚上任的时候在公开场合的表现也是十分谨慎和小心,直到后来他的领导地位确立无疑,才开始放松起来。记者宝申表示不同意这种观察。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江泽民刚刚到北京的时候,1989年刚到北京的时候,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是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参加一次全国的扶贫会议,我当时作为中国某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采访了那次会议,他给我的第一次的印象就是这个人比较喜爱显示他自己,或者说,卖弄他自己,比如他谈到了中国当时的一些情况,他说:‘不久前我到上海去,发现上海的国营企业情况都不好,没有cash’,然后,他谈到出租汽车司机的时候,他用的是taxi,但是因为是参加全国扶贫会议,在场的都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代表,他们当然英文水平很有限,所以对当时江泽民先生所讲的那几个英文词大家都感觉一头雾水、迷惑不解,江泽民在后来的场合也是一样,从这个可以看出,这是江泽民一贯的风格。胡锦涛就不是这样,胡锦涛他是比较体贴人,同时另外一个方面是,他不大愿意显露他自己,而是更愿意谈实际情况的这么一个领导人。”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彭大进认为,总的来说,中国的政府官员现在的素质比以前要好,更重视实际能力,务实的领导人在记者会上的表现自然也会更好一些。彭大进说:“总的来说,有一些基本前提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你只要是能吹牛拍马就可以了,现在他们还是比较强调实际能力,老一代领导人,一个是以前的机会比较少,出席记者招待会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另外一个是,他们的思想境界也还是不一样, 所以胡锦涛要是在这方面比他们强一些的话,我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

*还有不足之处*

不过,记者宝申也提到,新闻工作者对胡锦涛的首次记者会还是有一点不太满意,那就是仍然没有做到让记者们自由提问,说明记者会的安排还是出于外交考虑,而不是以向外界提供信息作为主导思想。宝申说:“有一个小插曲,在新闻发布会开始10分钟以前吧,外交部的发言人孔泉就提早进入了会场,和外交部的几位工作人员就在那里交头接耳地说话,然后不时地往会场记者坐的地方看,就是在找【新华社】的记者坐在哪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坐在哪里,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坐在哪里,以便在让他们提问的时候不会叫错人。”

*希望打破传统模式*

这是胡锦涛上任以来的第二次出访,西方媒体对胡锦涛在国际场合的表现大多表示赞赏,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彭大进教授认为,随着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外交经验的丰富,记者会的传统思维和僵硬模式说不定也会随之打破。他说:“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特别是如果他们看到在公开媒体上能够加强形象、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关机会的话,如果他们能尝到这个甜头的话,我觉得他们以后是会这样做的。”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雪山上跑下来的黑马胡锦涛二十大上为何两次受辱?美国之音《纵深视角》节目专访历史媒体工作者高伐林先生,美东时间4月27日日上午9点播出,敬请收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