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24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郑和下西洋面面观和历史经验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新闻介绍被当局封锁的新闻事件以及新近发现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视角对比观察新闻,还原给听众一幅未经涂抹的真实画卷。今天我们要对比介绍的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不同角度的说法。

*中国大事纪念高度评价*

今年七月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根据官方媒体的报道,这些纪念活动包括举办郑和航海与国际海博会,发行郑和下西洋的科普丛书,发行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国务院批准设立航海日,国内首张郑和下西洋的纪念光盘在上海首发;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览,郑和下西洋电视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在闽江口建立海内外最大的郑和石雕像,在南京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国际学术论坛等隆重的纪念活动。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船史专家席龙飞在接受中国官方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党中央确定了这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主题,那就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席龙飞教授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崛起中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纪念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为一次向中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宫廷斗争的产物*

不过,海外一些媒体对郑和下西洋有不同看法和评论。

目前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林长盛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东方采访的时候介绍说,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当时并不是为了科学探索,促进贸易,而是一场宫廷斗争的结果。

(林长盛谈话录音)

林长盛的说法,可以得到明史的印证。《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事情的经过是:明朝开国皇帝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不满当时明朝皇帝朱允文(火加文)锐意削藩的政策,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帝四年,1402年,朱棣攻下京城,皇宫起火燃烧,建文帝朱允文下落不明。有消息说,建文皇帝已经从宫中暗道,辗转逃到海外南洋,企图东山再起。朱棣夺取皇位之后,前朝皇帝的下落一直是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到南洋查找建文皇帝下落的重任,就落到郑和身上。根据明史,追杀政敌,炫耀武力,才是郑和下西洋的两个最重要的任务。

近几天来,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文章如汗牛充栋,然而,在官方媒体众口一词称颂郑和下西洋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操的同时,几乎很少有文章谈到郑和为什么下西洋的初衷。

*丁松泉:劳民伤财少效益*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丁松泉在世纪中国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教训值得当代中国人反思和汲取。丁松泉认为,中国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除了明显可以感觉到学术界与媒体的双重炒作外,特别感觉其中的对话已经明显地背离了今日中国所特别需要的反思与启蒙。

丁松泉认为,郑和下西洋耗费了明王朝很大的财力,最后受到朝臣的反对而无法继续下去了。郑和下西洋,考虑的主要是明王朝的国威,并没有考虑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这是中国朝贡制度的特点,它在维持与周边的关系方面有其特定的价值,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远的距离背景下,其有效性与距离成反比。政治威望没有多少实际的收获,而经济的消耗却十分巨大。

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一直到毛泽东时代还保持着那种只重视政治威望、意识形态而不重视经济利益的毛病。丁松泉认为,没有经济利益考虑的任何海洋行为,都不会有实质性成果,也不可能持久。同时,郑和下西洋也没有比较清晰的国家战略,没有能够向整个社会提供新的观念,提出国家发展的战略。

*庞忠甲:特大悲剧

接下来介绍庞忠甲在海外中文论坛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的观点也和中国官方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不一样。他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场特大的历史悲剧,是一场超级奢华的演出。

中国官方媒体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时候,刊登了大量文章,集中热情赞颂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七下西洋是在推行和平睦邻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开辟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郑和进行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凝 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强调这种精神和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

庞忠甲认为,这些评价极高,但实际内容多语焉不详,很多是大话和套话。这些评价是否符合历史实际?是否恰如其分?有否浮夸误导之嫌?值得进一步探讨。

*劳师动众,面子工程*

庞忠甲认为,郑和下西洋,借用现代政治术语,对于中国的繁荣富强、发展进步非但毫无助益,结果适得其反,可以归类于中国历史上最为不惜工本的花架子政绩工程之一。

根据史书的介绍, 明朝皇帝的决策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郑和船队多至约240艘海船,体态巍然,巨无与敌,载运士卒达两万7千800余人。每次出洋,装载大量金银、铜钱、瓷器、饰品、丝 绸、茶叶、棉布、金属器皿、各色农具等。遍历诸番国,宣诏、给赐,不服则武力慑之。换来的是该国所“贡”专供皇室和贵族官僚享用的各种奢侈特产。

总的来说厚往薄来,贡少赐 多。这种航海活动根本没有像西欧航海业那样带来巨额利润,反使国库空虚,乃至损害国家经济基础,招来皇帝反悔和统治集团内部纷纷指责。大臣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因此郑和航海活动渐难为继,注定终要落到罢宝船弊政的结局。

*转为闭关锁国禁海*

庞忠甲分析说, 下西洋不仅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政治上也没有明确有效的建立长远外交关系目标。郑和航海停止后,海外诸国与中国的关系渐渐疏远,外藩贡使多不至。 最后,郑和下西洋是怎么结束的呢?说起来也非常具有戏剧性.1423年第六次下西洋期间,北京皇宫刚刚建好的三大殿被闪电击中,引发大火。明成祖认为是上天示警的凶兆,找原因竟怪罪到了郑和下西洋,致使这次航行中道返回。

后来, 郑和去世.明朝皇帝明确否定航海政策,不仅中止远航,而且毁船禁海.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清朝初期,更加严厉.清初锁国海禁政策甚至明令规定片板不得下海,违禁者死.随后开始了中国近500年之久闭门自守的漫长岁月。

与此同时,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称雄于世界。

*奢华政治大游行*

庞忠甲最后在文章中感叹地说道:郑和下西洋虽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惜的是,如此大规模航海活动只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奢华政治大游行, 恩赏、受贡 不少,却无关开拓国际商贸,尤其荒唐的是,紧接着自我否定,从此自我闭锁。这样的航海活动,即便早上一千年,即便真的到过欧洲、澳洲、美洲和南北极,结果 除了劳民伤财,没有产生涉及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意义,难道这不是遗恨千古的历史大悲剧吗?

有观察家指出,倘能以纪念郑和首航600周年为契机,转投部分活动经费,组织学术研究力量,发起大众广泛参与,借题反省,有所得益,茅塞为开,则中华幸甚,世界幸甚。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普京访华,习近平的暧昧政策还能走多远?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1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5/7【时事大家谈】习近平与马克龙 千古知音还是棋逢敌手?习近平拉拢“铁杆兄弟” 欧洲反美联盟成形?嘉宾: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 法律学者、独立时评人虞平 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