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13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在灾难中重生


过去一年,世界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被悲痛和苦难频频困扰,数十万民众在自然灾害中失去生命,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不过,这些苦难和破坏也成了希望与和平的动力。

*海啸地震震惊世界*

去年12月,印尼强烈的海底地震引发海啸,排山倒海的大水吞没了印度洋周围的许多城镇和村庄,在亚洲和非洲的12个国家造成20多万人丧生。

今年10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地震,至少有7万5千人丧生,300万人在喜马拉雅山的严冬中无家可归。

上述两次事件的破坏规模震惊了全世界。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视察了海啸重灾区--印尼亚齐省的废墟。他说,那种场面是他从没有见到过的:“我参加过战争,参加了一系列飓风、龙卷风等救灾行动,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政府民众应对灾难能力差*

这些灾害说明大自然是不可预测的,而民众和各级政府应付这种规模危机的准备非常差。例如,今年8月,美国的新奥尔良市在卡特里纳飓风发生后,就呈现出一种瘫痪状态。

导致2004年圣诞节过后那场海啸的地震震中,位于印尼苏门达腊岛以西。尽管这里是有名的地震带,印度洋周边国家却缺少海啸警报系统。

这场海啸使苏门达腊岛最北端的亚齐变成了一片废墟,17万人丧生,许多建筑、道路、港口以及通讯设施被破坏。

许多医务工作者和地方官员要么已经死亡,要么流离失所,当地政府的救灾工作陷入瘫痪。在地方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到达前,惊魂未定的幸存者主动帮助别人,而救援工作人员连续几天都不能接近那些边远的村落。

10个月后,7点6级地震袭击克什米尔地区。有批评人士认为,巴基斯坦政府为数十万幸存者提供紧急救援的动作很缓慢。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了通往边远山村的道路。尽管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囤有重兵,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直升机向外空运伤员、运进食物、临时住房,以及药品。

*国际社会慷慨援助*

印度洋海啸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回应。数小时之内,民众以及各国政府就承诺了数百万美元,联合国发出的一项紧急呼吁又募集到十多亿美元。

然而对克什米尔地震的反应却没有那么快。联合国等救援机构为获得资金以及能够抵御严寒的临时住房,不得不一再发出呼吁。居民和救援人员说, 两个月过去了,供应物资依然不足,越来越多人正在遭受死亡威胁。

尽管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还是表示,总的说来,国际社会在需要的时候还是很慷慨的。安南说:“过去一年对遭受自然灾害的民众来说是可怕的一年,不过同时也显示, 我们拥有巨大的捐献能力。捐助国及其公民对印度洋海啸及拉丁美洲的飓风反应非常慷慨。”

*患难中的希望*

悲痛中也孕育着和平的希望。

海啸给印尼亚齐大部份地区带来的灾难,成为亚齐反政府分子同政府和解的动力。灾难发生几个月后,双方就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了历时29年的冲突。

克什米尔地震后,敌对的印巴两国首次同意在有争议的地区内,重新开放重兵把守的边界,以方便边远村落的救援工作。克什米尔问题曾经导致两次印巴战争。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表示,灾难性的地震有助于将两个国家团结起来。他说:“稍纵即逝的机会并不是天天都有;愿从这场灾难的废墟中出现美好、成功和幸福,尤其要将这些带给克什米尔惨遭破坏的人民。”

*重建任务艰巨 期待明天*

自然灾害的恢复工作是困难的。在马尔代夫,流离失所的民众中只有三分之二于11月底前返回了家园。在亚齐,政府表示,已经建造了约9千栋新房,这个数字只占整个目标的7%。

就积极方面而言,印度洋地区海啸报警系统以及新的抗灾救灾计划,有些正在筹划当中,有些已经投入使用。

重建将需要漫长时间,不过救援人员和政府官员对灾区最终将以崭新面貌出现,感到十分乐观。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