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23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中国银行业改革关键一年(3)


2005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关键的一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都积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人,建设银行还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奔赴香港上市。为迎接2006年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对外的全面开放,中国国有银行无疑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下面是记者蔚然关于银行改革年终报导的第三部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前景乐观*

2006年年底是中国对外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最后期限。届时,外国金融机构就可以自由进入中国,开办各种金融业务,跟中国银行公平竞争。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中国银行业2006年改革的步伐比2005年还要大。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前世界银行驻北京办事处高级官员鲍泰利对前景表示乐观。他说:“我现在比以前要乐观。我认为,过去两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在周小川和刘明康的领导下正以敏捷的步伐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没有有关退出银行法规*

然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徐滇庆教授却认为,改革的步伐仍然不够快,银行法规严重不健全,使中国金融建设的道德风险难以消除。

徐滇庆说:“金融法规基本上可以分三个部份,第一叫准入,第二叫监管,第三叫退出,也就是说退出的法规是对那些不合格的金融机构有一套完整的办法,让它们能够平稳地退出。而中国目前出现的问题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国家的,只有进没有出,出呢就是国家把所有的坏帐都包下来,这种做法是非常落后的,而且也不符合现在市场经济的规则。怎样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法规、而且要以退出为前导,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试点。”

*建立民营银行*

徐滇庆说,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另外一个急迫的问题就是制度创新,培植民营银行。徐滇庆提醒说,银行改革应该两条腿走路。要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走向市场化,一条路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人,实行股份制改造,另外一条路就是建立一批新的民营银行。他说,虽然眼下对外开放正在稳步进行,但是对内开放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和战略部署。

他说:“现在金融体制外流通的资金大概占中国整个流通资金的20%-30%,地下金融相对活跃。这些金融机构参差不齐,与其让它在地下运行,还不如因势利导,把它规划到民营银行的范围之内。国有银行由于体制约束在很多领域中不能有所作为,使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贷款难,这是普遍的现象。”

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萨伊斯博士也认为,建立民营银行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他说:“我认为中国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让国有银行上市,能上市的国有银行毕竟就那么几家,其它的要么规模太大,累赘太多,要么上市后很难掩盖自身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在国内建立起私有银行部门,对四大国有银行构成竞争,迫使它们加大透明度,更符合市场规则。”

*对内开放难度大*

不过,徐滇庆也警告说,对内开放其实比对外开放的难度还要大,所以一定要格外谨慎。

他说:“现在我担心的并不是改革开始不开始,改革是一定要开始的,我担心的是在改革开始之前可能我们在理论上和制度上做的准备工作不够,中国有很多事情是要不然就不做,要做就乱做,要不然就不放,一放就乱。这个问题我们在金融改革问题上一定要慎重,我绝对不是说民营银行什么人都能办,如果说放开手干的话,金融诈骗出现的问题可能会非常多,所以金融对内开放的难度要比对外开放大得多,它是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需要非常谨慎地逐步推进。”

*外来竞争不可怕*

还有12个月的时间,外国金融军团就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了。中国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有能力承受外来挑战吗?伦敦经济学院的萨伊斯博士表示,外来竞争并没有那么可怕。

他说:“外国公司,不管是保险业还是银行业的,都高估了自己马上就能得到的市场份额。它们也许能在中国开设一家分行,或是开展某一项以前不能开展的业务,但是要想真正打入中国市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萨伊斯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从其它国家金融市场开放的经历看,一般来说,外国银行最终也只能占到全部银行资产的10%,而且增长速度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剧烈,主要是因为不管本国银行效率怎么低,也还是本国消费者青睐的对象,特别是当这些消费者看到自己国家的银行正在逐步改进的时候。萨伊斯博士因此估计,2006年中国金融业格局不会出现重大变化。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