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银行星期四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给经济降温。这一消息导致全球的资源股、石油和商品价格下跌。
*经济学家:减缓投资信贷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8号起把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在的5.58%提高到5.85%。其它各档次的贷款利率也相应有所调整,但是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保持在2.25%的水平不变。
这是2004年10月中央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以来首次提升利率。人民银行说,这次提升利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经济学家说,这次调升利率的目的是为了减缓投资和信贷的增长。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从去年第四季度的9.9%上升到10.2%。与此同时,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从2005年的25.7%上升到27.7%,银行在第一季度的借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增加了1.26万亿元,超过了央行所设定的年度目标的一半以上。
*美欧股市油价应声下跌*
中国提升利率的消息导致华尔街的股市在星期四的早盘交易中出现急剧的下跌。在第一个小时的交易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66点多,标准普尔500种指数也下跌了8点多,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下跌了15.63点。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原材料和其它商品的需求在全球需求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利率的提高将会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引起石油和商品价格以及欧洲股市的下跌。交易商认为,对铜、钢铁以及其它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因为中国需求的下降而有所减缓。
利率的提升也引起美元出现短暂的下跌。不过,在交易商认定利率的提升不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造成影响之后,美元对日元的比值略有回升。
*当局决心控制信贷*
中国收紧银根的举措使大多数经济学家感到意外。他们本来预计中央银行会要求银行增加储备金作为遏制信贷增长的第一步。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利率的提升如果能够有助于投资降温的话,将是一个积极的步骤。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人民银行2004年提息的举动在给经济降温方面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此怀疑这次的提息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不过他们认为,这显示了当局控制信贷的决心,也意味着中央银行更加积极主动。
经济学家普遍倾向于认为,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举动。德意志银行中国经济师马骏对媒体表示,如果中国政府收紧信贷的目标得不到实现的话,北京会采取更多的措施。
*未提升存款利率非偶然*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说,在借贷利率提高而存款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二者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会鼓励银行发放更多的贷款,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当局必然会推出更多的措施,来抽走银行系统额外的现金。
不过他们也认为,中央银行没有提升存款利率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提高存款利率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刺激信贷的增加。
中国的银行系统目前冲斥着大量的廉价资本。这些资本主要来自居民高比例的储蓄、贸易顺差的不断增长和外国热钱的大量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