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4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采访荣获国际环保大奖的于晓刚


多年在中国云南省致力于流域管理的民间组织“绿色流域”的创办人于晓刚荣获戈德曼环境保护奖。戈德曼奖又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或者环保界的诺贝尔奖。

戈德曼奖由四十多个非政府组织提名,再经过25个环境保护机构的评选决定得主,这是对环保人士的最高奖励。每一年每大洲只有一位得主,而这位得主必须是长年累月不顾个人安危从事基层环保工作的人。

于晓刚就是这样一位无名英雄。他在滇西及怒江、澜沧江及丽江三江合流地区作了大量科学考察。他意识到 民众应当在环保中享有最大的发言权,受中国八万座电站影响的亿万民众是环保斗争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实施流域管理项目的非政府组织“绿色流域” 。

*保怒江 反圈水 丢工作*

2002年,当局出于能源需要计划在怒江建造庞大的十三级水电站。于晓刚领导“绿色流域”展开了一场怒江保卫战,反对在这个联合国审定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内筑坝,提出要促进流域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他因此而失去了在昆明市社科院的工作。

于晓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讲述了“绿色流域”奋力保护怒江的原因:

“2002年时中国西南发生了水电圈水热,但是对三江并流及世界遗产却产生了极大的危险,沿河的生态、社会和老百姓受到很大影响。这个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最完备的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和土著长期生存的家园,这个地方也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可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地区,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和世界的香格里拉。

“在这样的地区修建水电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觉得应该对这样的发展作出很好的决策,是发展水电第一呢,还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第一位?”

*筑坝须慎重*

于晓刚强调,他和“绿色流域”组织并不反对修建大坝,而是认为建设水利要在环境和社会评估的前提下开展。他说:

“要发展水电我们并不是完全反对,但是必须有很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这个地区也是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我们希望有很好的灾害风险评价。我们希望有这样的评价之后,能说明能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护我们世界遗产的前提下开发水电。”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绿色流域”在云南的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拉什海建立了社区参与的流域管理项目,筑坝向附近的丽江古城供水,改善鱼类生存环境,并在坡地上栽种果树,既保持了水土又能防止水质污染,一举两得。

“绿色流域”在基于大量调查而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发出的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呼声终于引起当局的共鸣。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搁置怒江水电站规划。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普京访华,习近平的暧昧政策还能走多远?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1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5/7【时事大家谈】习近平与马克龙 千古知音还是棋逢敌手?习近平拉拢“铁杆兄弟” 欧洲反美联盟成形?嘉宾: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 法律学者、独立时评人虞平 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