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拆除地标性建筑--天星轮渡码头。此举引发了香港民众的愤怒。市民对政府重整市容和高速公路工程而毁坏传统地标名胜的做法感到气愤。
去年11月11号,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标志的天星轮渡码头钟楼上的大钟最后一次敲响报时的钟声。
现在码头已不复存在,码头被夷为平地是为了在那里建设一条环海港高速公路和购物中心。这一新的建设项目在香港引发了争议。
*大众喜爱的交通工具*
轮渡自1898年以来一直是大众喜爱的横跨维多利亚海湾的交通工具。维多利亚海湾以一水相隔把香港岛和香港其它地方分开。
拆除天星轮渡码头引发了民众的愤怒。抗议的民众与警察发生冲突,试图为保住天星码头做最后的抗争。
*活动人士呼吁政府保护文化古迹*
古迹保护人士说,政府应该停止毁坏古老的建筑,以保护香港的文化古迹。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香港有好几个古老的居民区和建筑物被拆除,以便给政府开发房地产项目,为政府带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政府去年关闭了香港人称作是喜帖街的利东街上的建筑。利东街是香港夫妇结婚时喜欢印制自己喜帖的地方。
香港当代文化中心的黄英琦女士曾经发起保护喜帖街和天星轮渡码头的运动。她说,政府丝毫不顾及民众的情绪。
黄英琦说:“政府认为老的码头没有什么用处了。难道因为码头只有49年的历史,他们不把它看作是历史文化古迹吗?他们没有看到保护古迹的美学意义,也没有把码头看作是整个香港人民的记忆。”
*香港新一代对文化传统担忧*
香港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古老的建筑被拆除,盖起了摩天大楼。许多年来,大部份香港民众对失去古老的居民区漠不关心。但是黄英琦说,现在人们的态度已经改变了,他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城市越来越依恋。
黄英琦说:“香港人把香港看作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栖身之地,人们在香港来去匆匆,他们没有把香港看作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但是我认为,新一代香港人把香港看作是自己的故乡,并且已经开始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感到担忧了。”
*刘秀成:发展项目缺少公众参与*
建筑师刘秀成是香港政府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刘秀成说,问题的一个方面是政府的发展项目缺少公众的参与。
刘秀成说:“我认为政府应该做的是,要有一个城市规划的蓝图拿出来给市民看,让市民知道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这样民众就可以参与。所有的民众都可以去观看,他们也可以看到政府将在城市里建设什么样的项目。”
*政府声称努力保护文化传统*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说,政府已经做了足够的民众咨询。
政府官员辩解说,政府也在努力保护香港的文化传统,其中一个事例就是对一座20世纪早期的大厦耗资1100万元的修复工作。这座大厦修复以后将改建成中国革命家孙中山的纪念馆。
香港政府说,将会重建天星轮渡码头的钟楼,使其融汇于港湾建设项目之中。但是活动人士说,香港应该保留的不是历史的复制品。
*皇后码头难逃拆除命运*
目前香港拯救文化传统的焦点集中于保护紧靠着天星码头的皇后码头。皇后码头曾经是英国皇室人员和总督们登陆的地点。象天星码头一样,这个码头不久也将被拆除,然后迁移到几十米以外填海造成的土地上。
最近有1000多人在皇后码头举行了烛光抗议活动。他们聆听演讲,并且高唱歌曲。一群女孩用竖笛演奏天星码头大钟的报时声。活动的组织者说,他们把这次活动称作是“从陨落星中觉醒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