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在一些地区推行“少生优生和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但是传统观念的转变很难一朝一夕改变。
在有108万人口的福建省安溪县,茶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多达80万人受益于茶叶的种植和收成。这种依靠劳动力的经济方式决定了安溪县的多子多孙、重男轻女传统。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近年来在安溪县推行“关爱女孩行动”试点,以改变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和稳定低生育水平。
*福建实行“一胎半”政策*
安溪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吴国家表示,县政府除了向有两个女孩的贫困家庭提供教育和住房补助等优惠政策之外,也向实行计划生育的“二女户”和“独生女户”的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对现在步入老龄社会的父母每个月给予补助金。他说,福建实行“一胎半”政策,如果农村家庭第一胎是男孩就不能再生,如果是女孩,可以申请再生第二个孩子,如果还是生的女孩,那就出现了“二女户”。
接受“二女户”补助的李景德表示,以前老观念就是要生男的,因为种茶要靠体力,现在大家观念都在改变,而且现在种茶很多工序都机械化了,女孩也可以做。他说:“有的生一个女的她就不要再生了,主要是人家现在少生快富,孩子太多了。你看看以前那种传统,孩子一大堆,叫他怎么富?没办法,经济上搞不上去。你看看那城里人,孩子很少。孩子很少,他经济就比较好。”
李景德的妻子苏盲花说,她姐妹5人,别人都一直看不起她的母亲,结果为了传宗接代,她父母把一个妹妹和别人家的一个男孩对换。现在她自己有两个女孩,曾经也有来自老一辈的压力。苏盲花说:“老的有的也会说,有的不会说。有的说,你现在没一个男孩子,以后老了没人养了。有的人会这样说,我们说我们不管,我们有两个就够了。”
*生女儿受冷落*
曾经接受“二女户”补助,后来经营公司而致富的许锦全表示,她现在每年拿出一笔钱帮助其它贫困的“二女户”家庭。她深受贫穷的痛苦,也受过生两个女儿遭到冷落的无奈,尽管她的公婆现在非常疼爱这两个女孩。许锦全说,她公公婆婆当时有点不理解,她第二胎生女儿后做月子的时候,她婆婆就不帮她了。
安溪为了推行人口生育计划,在社区和学校都树立布告栏,宣传男女平等、关爱女孩和性教育的信息。兰溪中学校长傅鸿彬指出,关爱女孩在当地是一个非常需要的行动,因为要消除性别歧视,社会才会进步,但是关爱女孩并不表示忽略男同学,而是在开展一个平等的意识,一般人都理解这个活动的。
兰溪中学的两位女生表示,在农村地区还是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上高一的林燕红认为,她们觉得农村的女孩是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高二的陈丽华也颇有同感,她觉得女孩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注。
林燕红说:“因为像以前吧,我们是农村。像我妈妈吧,她还是比较封建的,重男轻女嘛,她是觉得说女孩子,像以前那些封建老人那样说,女孩子没什么用。然后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关爱女孩子。”
陈丽华接着说:“农村大部份都是这样的例子吧,都比较重视男生。我这样觉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理。我觉得女生在这方面比较弱一点,可能会有些事情想不开。”
林燕红说:“为什么有时候人那么偏心?我们农村里面为什么那么偏心?其实我们女生应该是比得过男生的。”
*农村仍难接受生男生女一样观念*
安溪县是一个中国农村地区对男女性别看法的缩影,福建人口之声刊物副主编张健表示,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最近10年人们基本上都能接受少生优生的观念,但是在农村地区要接受生男生女都一样,那还是会引起一些争论,因为传统以来,女孩要出嫁,男孩要供养父母。
张健说:“这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的观点,所以说你要是没有男孩,将来谁养呢?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还有,有些生产、有些劳动方式是女孩子不能承担的,这也是一个问题。”
从安溪这个试点,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人口政策的效果。但是,中国农村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政策的推行和普及必定存在很多困难。目前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男多女少,社会又面临进入老年社会,各种社会保障配套措施都有待改进和完善。人口问题对于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来说是一个巨大、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