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联合国发展署与中国签订协议,在支持中国民间社会团体方面提供财务和技术援助。中国一些非政府组织人士表示,希望中国政府尽早出台一些方便民间组织注册和发展的政策。
欧盟和联合国发展署星期一在北京签署的这项为期4年的协议要提供1050万美元,用来处理中国全国人大立法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程序方面以及通过民政部和民间社会团体进行的民众参与方面的重要问题。据中国日报报道,这项资金的将近一半将用于为民间社团发展更好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扩大民间社团与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机构的互动关系。
*民间社团注册程序是发展障碍*
报道说,这项计划将帮助中国民政部继续改革并加快民间社团的注册程序。报道指出,民间社团的注册程序是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寻求合法地位的最大障碍之一。
王女士是在北京的一个成立不久的非政府组织成员。这个以环保信息研究为主要工作的组织目前只能在工商局注册。她对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发展民间组织促进社会公正的做法表示欢迎。
她说:“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并且这几年来,中国在这方面也是在不断进步。4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发布了信息公开办法。就是让更多人有获取信息的权利。”
*希望政府出台新政策*
一位在北京的非政府组织召集人表示,中国发展民间的草根组织有利于民众参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监督行政部门的工作,势在必行。
她说:“这种民间的行动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 新事物。虽然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一些社团、结社,但是和新形势下的这种民间行动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觉得,这种注册的方式也是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前不久,民政部的社团司扩大了,他们要正式地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议事日程,来进一步解决,怎么样来发展中国的民间组织。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动向。我也希望国家能在这方面尽早出台一些新政策。”
这位非政府组织的召集人说,她的组织已经有10多年历史,在成立之初和后来的日常活动中曾经跟政府官员有些矛盾和摩擦。但是,她表示,非政府组织跟政府机构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是难免的,在中国和外国都会有的。她对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据中国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的报告,截至2005年底,中国总共有民间组织32万个,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社会团体17.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基金会9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