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21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北京坚持用举国体制发展精英体育


中国最近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狂揽51金,金牌总数首次超过美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最近北京的官方媒体也接连刊登文章和专访,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举国体制”。不过,一些观察家表示,用这么多的财力去培养奥运尖子选手是资源错置。

新华社援引北京奥组委有关官员的话说,中国在2008北京奥运中所取得的金牌数“说明举国体制有效” 。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更是明确表示“坚持举国体制毫不动摇”。

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官员最近发表的讲话,是针对中国互联网论坛和媒体关于金牌第一还是全民体育的争论而发。

中国网站曾转载过一篇文章,给中国奥运金牌的成本算了一本帐。这篇文章说,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体育总局的事业费涨到每年50亿美元,备战雅典奥运4年,中国花费200亿美元。如果以中国获得30枚金牌计算,每枚金牌成本为7亿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对此,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反驳说,这种说法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刘鹏说,国家对体委的财政拨款到2004年增加到8点8亿元。这些钱不仅仅用来金牌支出,还包括国家体委直属系统的5千多人的工资,办公费和群众体育经费等等。有关中国每块金牌成本7亿元的说法,“只需要稍加分析,便可以知道多么荒诞不经”。

*分析:举国体制导致资源错置*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刊登署名文章认为,“举国体制”导致资源错置。

根据中国政府对外公布的数字,筹办奥运的开支为2800亿元,约为430亿美元。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奥运高级经济顾问黄为最近公开的数字,北京奥运在过去七年间的投资规模为5200亿元,约合760亿美元。

前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著名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把中国对北京奥运的投入和对教育以及卫生的投入作了对比。2007年,中国教育支出为157亿美元,卫生医疗支出为97亿美元。

何清涟女士援引2006年青海省人大代表程苏在两会上提交的调查数据说明了教育费用过高给中国普通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青海省人大代表程苏的提案说,西部贫困农民家庭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要透支35年的家庭收入。

何清涟女士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政府在卫生公共方面的投入不足,使中国医疗体制的公益性严重缺失。有病不敢就医者,在城市约有5、6成;在农村则有7成以上。而因病返贫的家庭,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不少。

英国BBC刊登何清涟女士的文章问道:到底是奥运金牌工程重要?还是教育与公共卫生这些有关民生的公共投入重要?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答案。何清涟认为,造成这种资源严重错置,在于缺乏纳税人博奕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胡小明教授表示,所谓举国体制的提法实际上是“皇帝的新衣”:“所谓举国体制,主要是由政府体育管理部门高度垄断优质资源的体工队专业训练模式,围绕几千个优秀运动员的庞大服务系统,不仅全国各行各业帮不上忙,连几十万体育教师也帮不上忙。另一方面,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很差。这怎能说是举国的行为?它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是一个以金牌为目标的封闭式集训的模式,只涉及培养竞技精英的尖端部分,并非真正的体育制度的主体。”

华夏经纬日前刊登一篇《对举国体制的冷思考》的文章,对举国体制的历史和国情进行了分析。文章说,在东西方冷战时期,体育比赛,特别是奥运会比赛,是两大阵营进行“热战”一个舞台。面对面的较量和金牌榜的得失早已超出了体育本身,每一次胜利都被喻为国家强盛或制度胜利的象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体育问题专家分析说,中国国家体委官员最近关于中国将坚持举国体制的提法是“屁股决定脑袋”。中国国家机构正在酝酿大部制的改革,有一种方案是把国家体育总局并入教育部。中国体育部门的有关官员通过奥运金牌以及举国体制的提法加强本部门的重要性。

洛杉矶时报的文章说,尽管奥运金牌第一给中国举国体制的延续提供了正当的理由,但是中国很可能会朝向更加自由的方向发展。这位分析家也认为,中国体育制度的改革是阻挡不住的。

关键词:奥运,金牌,举国体制,全民体育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5/13【时事大家谈】征税百分之百,美国剑指中国“新质生产力”?中菲对峙升级,南中国海紧张局势超过台海?嘉宾:台湾“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王智盛博士、台湾金门大学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副教授卢政锋博士;主持人:许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