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珀尔马特(David D. Perlmutter)是堪萨斯大学威廉·艾伦·怀特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William Allen Whit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教授。他撰写编辑了七本有关政治传播学与政治影响的著作,并在最近出版了《博客战:政治新战场》(Blogwars: The New Political Battleground),描述博客对选举日益重要的影响。他在9月23日的"询问美国"网谈(Ask America webchat)中讨论了新媒体在2008年美国政治竞选中的作用。
以下是讨论的文字记录,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
网谈主持人:我们即将开始。我们将首先贴出珀尔马特博士的一些评论,然后大家可以开始提问。
珀尔马特:通过利用博客网志和其它形式的OSIM(Online Social/Interactive Media--网上社交/交互媒体),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能够在募集资金和吸引年轻选民方面获得决定性优势,进而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所有的主要美国政治候选人和竞选活动都在广泛建立OSIM,并聘用OSIM专业人才和向独立博客作者发出信息。
--很多人在建立自己的政治网站,为候选人和所关心的议题自行组织起来。
--军人博客作者(milbloggers)使美国国内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进而也影响到伊拉克战争问题在竞选政治中的份量。
--大多数主要媒体机构──特别是那些政治新闻媒体──正在增多博客网志,要求记者和编辑人员开设博客和聘用博客作者。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使整个新闻业被重新定义──特别是在政治领域。俗话所说的"历史的初稿",已经不再是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笔下或镜头,而往往是来自正在事件现场的普通公民,从南亚地震海啸到伦敦爆炸都是这种情况。
--手机和袖珍数码相机给政治对话带来影响。政治人士无法知道人群中有谁会拍摄他们的录像。
--"友你友我"(MySpace)和"脸谱"(Facebook)成为重要的政治辩论和组织场所。
--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现在成了全世界的"档案网"。人们到那里看突发新闻,也将在那里上载“我的报导”。
网谈主持人:现在我们开始回答提问。
问[ruediger brandt]:互联网、博客和网谈在政治竞选中日益重要。请问:互联网在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的竞选中有多大重要性?另外,到什么时候传统信息也许会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了?
答:(1)非常重要。在初选和预选中,奥巴马由于利用了新媒体而赢得大批年轻人的选票,并在筹集资金上获得决定性优势。现在,民意调查显示,更多的年轻选民对他的竞选更充满热情。互联网也在传播信息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传播有关每个候选人的录像和传说方面。另外,很多人通过网上媒体自己组成利益团体。
(2) 我不太相信会出现那种情形,至少在未来很多年不会。奥巴马竞选活动的成功表明,不仅要善于使用新媒体,而且也必须非常善于使用从游说选民到动员选民投票的所有传统方式。
问[klippstaetter]: 估计会有多少人参加今年的选举投票?其中多大比例与新媒体的作用有关?
答:眼下很难给出精确数字,但有迹象表明,全国各地都会有很高的投票率。
首先,在竞选提名时候选人辩论的电视收视率非常高,在提名大会上的演说收视率也很高。
第二,至少是在民主党内,在初选和预选中,人们情绪高昂,投票率也高。共和党的投票率低一些,但佩林(Sarah Palin)的提名(以及左派对她的攻击)令很多共和党和保守派人士情绪激昂。
大家会看到,电视辩论将有惊人高的收视率。很难判断哪些选民只受互联网的驱使。关键数字可能取决于年轻人的选票;今年的投票率是否会比往年高得多?这我们要到选举日那天才会知道。我们确知的是,通过网上媒体获取政治信息的人往往比一般民众有更高的投票率。
问[Martin Wagner]:什么是OSIM?
答:Online social/interactive media (网上社交/交互媒体)。这些是在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而存在的媒体,使用户能够相互交流,甚至形成更大的社群,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兴趣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问[Marc Hennekes]:下午好。既然你们现在好像在接受提问,我来提一个问题:网上媒体的谎言是否比传统报纸更多?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相信谁?
答:我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不能说传统的报纸一贯准确,独立的博客作者一贯错误。你要看具体来源是什么,尤其是长时间以来的事实准确度,以及他们处理错误的方式。
传统媒体往往经过一道又一道编辑的审阅,因此他们也许更有可能把事实搞对,这很自然。但许多阅读博客、特别是阅读那些很好的、其调研工作做得很细的博客的人指出,这些优秀的博客作者更有可能承认错误,显著地标出新的、改正后的答案,并努力避免重犯错误。
今天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权威危机。在互联网上我们信谁?如我所说,不管我们读的是《明镜》(Der Spiegel)周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还是美国政治博客DailyKos或RedState,还是我本人的博客(http://www.policybyblog.squarespace.com), 大家都必须充当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
问[Raimund Lammersdorf]:鉴于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博客及其它政治信息,你认为我们会不会看到某种整合,使博客等等的数量被淘汰到只剩可驾驭的少数几个?
(网谈主持人:回答即将出来。各位可把下面展示的幻灯片下载。若下载今天主讲人的履历,见右下角POD下载。)
答:回答是,既会,也不会。首先,整合正在进行,现在有许多超级博客吸引着千百万读者──特别是在政治领域,例如:DailyKos博客(左派)与TownHall博客(右派)。而另一方面,有千百万个小博客,只有数量很少的读者。许多小博客在短期内停办,部分原因是日复一日写博客很占时间,或者是因为无法获得更多读者而灰心。
OSIM的西部拓荒时代(请读卡尔·麦[Karl May]!)已经结束。现在更可能出现的情形是:新博客作者靠专长开拓一片新地;也就是说,不作包罗万象的博客,而只针对一个题目,如:"美国与德国的关系"或"核电"。人们肯定会看到大媒体公司试图收购大博客的情况。
问[Dorothea 2]: 互联网上的选民拉票是如何进行的?
答:传统的选民拉票活动是,志愿者(或受聘的竞选活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登门或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已经登记投票,给他们提供选举信息资料。拉票人士经常是从有可能成为投票人的选民名单入手。在互联网上,你不可能简单地靠发大批电子邮件,但是可以建立联系名单。你买下这些名单,然后通过你的网站建立联系。
奥巴马在副总统人选问题上采用的短信手段是建立接触名单的一种方法。在那个阶段,需要向人们发出介绍竞选的信息、募集资金、或请他们采取某些其它行动。当然,在接近选举日的时候,要敦促他们去投票。最有效的竞选懂得,不能只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也不能只采用网上方式;必须双管齐下。
网谈主持人:如果你刚刚参加进来,欢迎你加入讨论。珀尔马特博士正在接受大家提问。
问[Razannamanana Marie Jeanne]:你认为YouTube和博客是不是像电视、报纸等媒体那样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
答:网络的决定性优势在于,它是即时的、互动的、全球都可以看到、随时都可以看到。过去,要制作一个竞选广告,购买电视时间以便在电视上播放,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相比之下,我有一个学生参加了约翰·麦凯恩的竞选团队,专门制作网络视频,他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剪辑出一个视频节目,上载YouTube,一天之内就可得到200万次点击。
换句话说,就发出政治信息和作出反应而言,竞选活动必须学会适应高度压缩的时间框架。现在一切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快,更紧张。另外,如我在开场白中所说,政治人物现在都很清楚,由于有手机和袖珍相机,听众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记者。
问[Klippstaetter]:两党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有无区别?
答:政治如同打仗,在野的政党往往更倾向于采纳技术革新及新的战略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可以是一个例子。那时,德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更愿意利用坦克和火箭。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06年,左派/民主党处于在野地位,我认为当时他们更积极地进入了OSIM新领域。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政治左派人士在网络政治的很多领域占主导地位。但共和党和保守人士的势力也相当可观,我认为本届选举促使他们在利用网络方面努力迎头赶上。
问[Ali Eid Cairo IRC]:先进的通信技术对增加民众的政治参与起到什么推动作用?来自开罗的问候??
答:对很多人来说,上网是获取有关政治、竞选活动和选举信息的最容易的途径。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经常通过互联网搜集政治信息和表达政治观点的人,也是参与向候选人捐款和投票等其它政治活动的人。政界人物认识到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网上政治公民"受到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尽管这么说,我们也要清楚,在美国,不太经常使用政治网络的老年人投票率也很高。
问[Martin Wagner]:难道写博客不就像是在自己的社群中布道吗,也就是说,所接触的人都与你见解相似,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
答:是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我对存在党派政治倾向的博客作者所作的调查以及其他人作过的研究都显示,以左派博客作者为例,他们确实爱读左派博客。然而,有一个关键的中介变量,就是大部分博客,不论其党派倾向程度如何,都有直接链接,甚至链接到对立的一方。
因此,至少公众通过阅读博客比阅读有党派色彩的报纸或书籍,更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观点。我深入采访过的大多数优秀的政治博客作者都会读对立派的博客。此外,贴出的博客会被大众媒体转载、引用或重复,因此每个人都能看到那些观点,而不只是博客最初有党派倾向的读者对象。
问[venkateshk]:珀尔马特博士,你能否提供美国阅读政治博客的网民人数?
答:对"博客读者"的不同定义会导致得出不同的人数。例如,我们是指像读报那样每天都读博客的人,还是指只有在重大事件或问题出现时才读博客的人?我认为比较准确的一个估算数字是,大约五分之一的网民将博客作为了解政治、选战和竞选的信息来源之一。
问 [klippstaetter]:选举前利用的是现代高科技通讯,而选民在投票站时好似回到了中世纪,这两者之间是不是仍有巨大差异?也就是说,投票方式是否已跟上文明的发展?
答:有些人认为我们的现代投票方式太现代了。在那个用墨水笔在纸上的方格里勾划的年代,人们的投票记录至少是实实在在,毫不模糊的。不错,那时有舞弊行为,但那时没有技术故障!在美国,你能读到很多有关高科技投票机的软件出现问题的新闻报导。有些地方拆除了这种机器,又恢复使用纸选票了。我们都知道,新的东西不一定就好。
问 [Dorothea]:Vlog用户和YouTube用户有区别吗?
答:正如我在我写的《博客战》一书中提到的,(参见上文)从实际调查中我们看到,博客作者可能人数众多,但往往来自教育程度较高及收入较高的人口层次,不论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尼日利亚还是美国,都是这样。
在美国,绝大多数博客作者是白人,而且以男性为主。根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政治信息的"网上搜寻者"往往都有"7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年收入",而且有"研究生"学历。另一项国际性调查发现,除波兰和日本外,各国的博客读者往往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此外,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2005年夏天公布的一份对美国人使用技术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的"科技乐观派"(热衷于利用技术手段来便利自己的生活或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人)与"科技悲观派"(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并发现新技术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人)基本上各占一半。
科技乐观派年纪比较轻,收入比较高,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他们上网的时间比科技悲观派几乎长一倍。引人注目的是,科技乐观派中有78%的人自称经常看博客,而科技悲观派中只有6%的人这样做。至于YouTube的用户,则包括大批更年轻的人在内:儿童、少年和大学生。很多人既写博客又使用YouTube,或让二者相互服务。
问[Lammersdorf]:博客是文字领域,而电视新闻是视觉内容。你认为这种回归文字对政治对话交流有哪些影响──如果有影响的话?
答:首先,不错,博客贴以文字为主,但也有许多静态画面、卡通和夹嵌的录像。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上网速度的加快,我认为人们将看到更多录像和文字的兼容。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博客形式(简短、随意和个性化)已深深地影响了(或感染了)年轻人的书面自我表达方式。
我认为,对他们来说,写一篇长文、到图书馆作广泛的调研、甚至读一本大部头的书都是很困难的。这是涉及他们生活许多方面的更大趋势的一部分,从电影到录像游戏到手机短信,总之,你可这么说,博客使" 单字"重新进入文化,同时改变了我们对"文章"的概念。作为一名书籍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使我感到惊恐和悲哀。还会有人读席勒(Schiller)或特罗洛普(Trollope)吗?
珀尔马特:我不认为"旧媒体"将很快消逝。我在书中谈到了一个重要事例,它证明新旧媒体相互促进。2007年7月民主党总统候选提名人中曾有过一场辩论。CNN电视台转播了辩论,其中选用了来自大约3000个录像片段的提问,这些片段由录像巨库YouTube提供。
其中一名较年轻的参与者是我校学生,他说,当看到他那27秒钟长的录像出现在电视上时,"惊呆了"。他的提问是针对希拉里参议员和奥巴马参议员,所涉及的问题是种族和性别……然而整个事情不仅限于此。
20岁的威廉斯(Jordan Williams)对我们当地报纸说,他"对奥巴马开玩笑感到有些失望……他们没有回答问题,所以我立刻感到烦躁。" 的确,但威廉斯作为一名校园青年民主党组织的成员,表达了他对继续跟踪政治新闻和做一名优秀"公民"的兴趣。他说:"我认为这非常重要。有人有兴趣知道洛汉(Lindsay Lohan)周末做了什么,我则喜欢关注爱德华兹(John Edwards)最近发表了什么演讲。"
因此,博客是新政治文化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然而,它提供的可能性和带来的希望是如此可观,我们大家──学者、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以及任何关心美国政治生活前途和美国未来的人士──都应该加入这种对话。
如果你把此书看成是一篇冗长的博客贴子,那么要认识到,假如没有优秀博客文章激发的一系列评论,它是不完整的。我希望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就政治生活和媒体技术而言,尽管前途仍不明朗,但博客潮流是不会逆转的。
网谈主持人:我们在此贴出一些相关链接(英文):
·EU.S. Elections 2008: The Digital Campaign (美国2008年选举:数字竞选):
http://munich.usconsulate.gov/election_conference_invite.pdf
·David Perlmutter的简介及博客:
·EBayerischer Rundfunk 博客会议:www.br-online.de/usa08
网谈主持人:非常谢谢大家参与。
Martin Wagner:慕尼黑见!
网谈主持人:网谈现在结束。再次谢谢各位参与!
---------------
选择主讲人的依据是其专业知识,主讲人的看法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最新报道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25 VOA专访美国前国务次卿克拉奇 (Keith Krach) ,聚焦美中科技战与中共极权威胁。克拉奇是硅谷CEO、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人,被中共列入制裁名单。他在专访中分享个人故事,强调中国人和全世界都受够了习近平,对中共一厢情愿的时代已经结束。美东时间周六上午9点(北京时间週六晚9点)播出,请准时收看。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