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35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中国出租罢运报导测政府政策动向


在过去一个月中,中国各地发生多起出租车司机群体罢运事件。官方媒体在对相关事件报导的前后差异,表现出政府在控制或放松信息传播问题上的犹豫态度。有中国传媒学者和媒体业界人士认为,政府在对待群体事件的报导方面比从前确有进步,不论其初衷如何,但是在各方合力推动下,中国的媒体环境在缓慢地改善。

广东省潮州市数百辆出租车11月27号罢运,司机以此抗议政府无视他们提出的打击黑车的要求。

此前中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出租汽车群体罢运抗议活动。据美联社报导所做的粗略估计,在过去4个星期时间里,中国各地相继发生了8起出租车群体抗议事件。而这一连串的同业罢工事件,一方面也是在试探中国政府对待负面新闻报导方面会不会有新的政策动向。

*政府逐渐改变压制态度*

中国传媒业界和学者普遍看到的一个现象是,政府在逐渐改变以往对报导负面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的压制性态度。政府已经意识到,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技术的进步,它已经不可能象从前那样以瞒捂的方式控制这些事件的传播。官方媒体在一些社会事件和灾害发生后多次予以及时报导。但是,从媒体对各个事件报导量的多寡、以及放开报导的异同,也看得出政府对该给媒体松绑到什么程度还表现得犹豫不决。

从官方媒体对过去一个月中各地发生的出租车群体罢运的报导中,可以看到官方媒体在对重庆事件和最近发生在潮州的罢运事件上,在报导篇幅方面有明显落差。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发生后,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对重庆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如何积极介入、解决争端不吝笔墨地予以报导。

*学者:中国官方媒体定舆论基调*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项目(China Media Project)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对美联社说,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在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意识到难以控制其传播的时候,开始采取一种新的传媒政策,也就是以官方媒体率先报导的方式,为舆论定下基调。

官方媒体在随后类似事件的报导中趋于低调,似乎反映出政府在这方面的犹豫态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展江对美国之音说,从官方高层领导的一些讲话可以看出,他们在对待此类事件报导方面确实有人主动,另一些人则被动,但不论其初衷如何,只要起到信息公开的效果就是进步。

展江说:“有的官员主张,就是现在政府信息公开,而且最近大半年来,还是推进比较快的。政府信息的公开比以前要好得多了。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些官员也说,我们要主动,我们主动以后,就是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我们的看法就是,只要公开信息,不管是由中国媒体公开信息或是什么媒体,当然最好是由中国媒体首先公开,那都是好事情。”

*展江:中国官方态度积极*

展江说,中国官方在这方面怎样决策无法得知,但是从胡锦涛6月在人民日报视察时的讲话来看,官方在这方面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展江说,胡锦涛当时表示,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同利益,加上新的媒体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官方报纸掌握的媒体格局,他提出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

展江教授说,虽然具体到地方或者下级官员,他们可能在信息披露方面有顾虑,但总体上情况越来越好。他说:“我想总得来说,最近的进步还是相当明显的。而且你也应当看到,官员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讨论和争论,也是很正常的。它也不是铁板一块。但是现在主张公开的官员我相信是越来越多了。”

南方报业集团的资深编辑鄢烈山承认政府在对待媒体报导方面态度有所改变,但他认为改变的程度有限。他将这种变化称作是“官方对现代传媒方式体认的结果”,但这种进步并不一定表示官方主观意识在转变:“社会进步是一种合力。它不是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他的主观意志是最好不要发生这种事。但这不是它想要的结果。他不是想要掌控一切就可以掌控一切,他不是上帝。所以这个社会最终怎样发展,还是要靠双方的博弈。”

关键词:中国,新闻限制,新闻政策,媒体,负面报导,舆论导向,控制舆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