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39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科技脉动:美华裔科学家谈哥本哈根会议


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于本星期五落幕。一名与会的美国科学家接受了美国之音采访,谈论在当地的见闻以及分析。

陈灏博士(Dr. Paul Chan)是IMSG公司的营运长(COO)。该公司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有关空气、水质等各项环境保护的科技服务。

许多非政府组织(NGO)抱怨今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会议并不重视非政府组织,很多非政府组织甚至被阻挡在会议大门之外。有的人认为因为非政府组织多半采取对政府批判的立场,或是要求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加大力度,所以被官方故意忽视。

陈灏刚从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会议回到美国,他向美国之音说明,其实现场的混乱状况,是大会管理出了问题。陈灏说:“会议举办的贝拉中心(Bella Center)能容纳15,000人,但他们却让45,000人报名。我没有具体的数字,但大约10,000人是各国的代表团,所以其实非政府组织才是与会的大多数。因为那里有太多人,所以星期一(12月14号)晚间,大会管理单位决定限制非政府组织的与会数量。星期二,允许7000位非政府组织的人员进入,星期三,只允许1000位非政府组织人员,到了星期五,只允许90位。”

非政府组织虽然可以出席各政府举办的记者会,并且提供意见,但无法参加正式的协商过程。所以许多非政府组织采取集会游行的方法,来传达他们的理念。陈灏博士跟美国之音叙述他在哥本哈根看到的情形:“会场外面的人越来越生气,警察一字排开。因为我被阻挡在外,便在哥本哈根市区走走看看,发现有些街道已经被封锁了,并且有抗议集会在进行。那些集会是关于气候变化的,但因为他们被阻挡在会场之外,让他们更加气愤。”

陈灏博士提到,中国政府在记者会上指责美国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认为美国努力不够。

他说:“中国的代表讲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负担的不同责任。他们认为,由于过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以发达国家要为气候变化负担主要责任。发达国家,如西欧国家、美国等,与发展中国家,抱着不同的期望,其中有很大的鸿沟。”

陈灏分析,由于中国已经尝到过去几十年只注重工业发展,却牺牲环境保护而产生的苦果,所以现在的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是愿意努力的。但中国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先履行《京都议定书》以及2007年巴厘岛气候会议上所做的承诺,再来指责其他国家。

目前还是有人不相信气候变化,也有人不相信人类的活动,如温室气体排放等,促成了气候变化加剧。陈灏博士说,在哥本哈根时,无论是官方代表或民间机构,都没有看到持那样论点的人士。

他对此提出分析:他说:“反对者与怀疑者,大部分都在美国,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很少有那样的人。那样的辩论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得出结果,而在美国本地的辩论,基本上,部分是由于不想改变的既得利益企业在推波助澜的。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最受到影响的贫穷国家,都已经承认气候变化。美国其实得天独厚,因为其自然条件很好,拥有多元的地理、不同种类的自然环境,但是在小国,他们只有一种气候环境,如果那种气候变化了,他们就注定完蛋了。”

在气候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出席说服各国齐心对抗气候变化,而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也承诺,富国将共同提供一千亿美元来协助贫穷国家。陈灏博士认为,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并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关键辞: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全球暖化、京都议定书、非政府组织、科技脉动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