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01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听众信箱:中国第一个现代外交使团


美中外交先驱蒲安臣
美中外交先驱蒲安臣

中国第一位赴美国及欧洲的特命全权使节是谁?把中国第一面国旗带向国际社会的是谁?签订美中条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为中国人留学美国打开大门的是谁?他就是美中外交先驱蒲安臣。

*反击奴隶制拥护者不惧决斗*

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年出生在纽约州。他毕业于密西根大学底特律分校以及哈佛大学的法学院,曾在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做律师,后来从政,在1854年当选国会众议员。他以雄辩的口才和反奴隶制的立场而著称。不过,他在国会最出名的经历还是和一位支持奴隶制的众议院同僚几乎持枪对质。

1856年,参议员查尔斯.萨姆纳在国会发表措辞激烈的反奴隶制演说,来自南方的众议员普雷斯顿.布鲁克斯用手杖在国会殿堂把萨姆纳打成重伤。支持奴隶制的人纷纷叫好,蒲安臣在报纸上撰文痛骂布鲁克斯。气势正盛的布鲁克斯向蒲安臣下了战书,要和他决斗。蒲安臣表示愿意奉陪。

当年描绘仗打萨姆纳事件的漫画
当年描绘仗打萨姆纳事件的漫画

按照习俗,决斗方式和地点由被挑战的一方挑选。蒲安臣决定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加拿大边境一侧决战,以避开美国法律。他选择的武器是步枪。原来,蒲安臣不仅有伶牙俐齿,还有百发百中的枪法。最后,布鲁克斯以在穿越“敌国”不安全为理由不战而退。蒲安臣名声大振,被北方反对奴隶制的人敬为英雄。

*首位美国驻华公使倡议“合作政策”*

1860年,蒲安臣竞选连任失败,第二年,林肯总统任命他为驻奥地利帝国公使,他未能就任,改派为美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

当时,大清帝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城下之盟,被迫同意让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清政府还同意在公文中不再用“夷”字来称呼外国人,并成立了临时性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走出了重要一步,开始脱离“朝贡”、“理藩”和“夷务”的古老传统,渐渐向国际外交制度靠拢。

清朝外交主管恭亲王
清朝外交主管恭亲王

蒲安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美国第一位驻华公使的。面对欧洲列强的扩张,蒲安臣在华期间大力推动“合作政策”,力主维持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在开放口岸割占土地。在蒲安臣的推动下,列强公使都对“合作政策”表示了支持。

*“遇有中国不便之事极肯排忧解难”

在这段期间,中外关系缓和。清政府利用外国力量帮助镇压太平天国反叛运动。天平天国被镇压后,一些务实的中国官员学习西方技术,开始了“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中国进入所谓“同治中兴”。

清政府延揽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担任顾问。蒲安臣鼓励中国政府聘用美国地质学家彭北莱(Raphael Pompelly)做野外勘探,证明中国北方存在着优质煤矿。蒲安臣还支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 P. Martin)为大清帝国政府翻译亨利.惠顿的《万国公法》(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蒲安臣得到了中国官员的好感。负责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这样称赞这位美国人:“其人处事平和,能知中外大体......遇有中国不便之事,极肯排忧解难。”

蒲安臣致函恭亲王请禁邦联船只进入中国
蒲安臣致函恭亲王请禁邦联船只进入中国

蒲安臣任公使的头几年,美国内战方酣。蒲安臣致函恭亲王,请求中国禁止南方邦联政权的船只进入中国水域。中国政府答应了他的请求,在美国内战中站在了林肯总统的一边。

*美国驻华公使成为中国首位赴美特使*

随着外国使节驻京,西方各国和一些中国官员也建议清政府向外国派遣使节。但是,朝廷一开始缺乏兴趣,也缺乏了解国际事务和熟知西方礼仪的人才。总理衙门想到了派外国人充当中国使节。

1867年11月,蒲安臣身为美国公使的任期将满。恭亲王大驾光临美国使馆,宣读了一道圣旨。美国人蒲安臣被大清帝国钦点为办理中外事务大臣,由他率领中国外交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蒲安臣于是由美国第一位驻中国全权特使摇身变成了中国第一位派驻美欧的全权特使。

*向世界介绍中国国旗*

1868年2月,蒲安臣率团从上海乘船出海。这艘船挂上了中国的黄龙旗。还在1862年,蒲安臣就从北京使馆致函华盛顿,向国务卿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报告中国终于有了漫长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他写道:“我很高兴向您汇报,中国政府采用了一面国旗...‘固定不变的中华文明’这种说法失去意义了,帝国政府抛弃了最后一丝排外,把它的力量象征摆在了我们面前,并要求在列国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悬挂黄龙旗的轮船在1869年4月抵达美国旧金山,代表团随后沿途走访,受到美国各界的热情欢迎。蒲安臣告诉美国人说,古老的中国正在接受世界新文明,人们应该尊重中国的独立自主,而中国也将欢迎外国人,大家都能得到益处。

*签定蒲安臣条约*

6月,蒲安臣在华盛顿以中国特使的身份会晤了昔日的上司---国务卿西华德,并向总统安德鲁.约翰逊递交了中国国书。7月28日,蒲安臣和西华德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就是《蒲安臣条约》(the Burlingame Treaty)。

《蒲安臣条约》以西方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了两国的对等地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国让给外国人居住的地段,中国皇帝并未放弃“征用权”(Eminent Domain);中国皇帝有权在美国港口派驻领事,其领事特权与豁免权和英俄驻美领事相同;两国公民在对方境内免受宗教迫害;两国政府尊重移民自由;两国公民都可以到对方的政府公立学校求学,并享有最惠国国民待遇,两国公民得以在对方境内设立学堂;美国政府无权也无意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管理,铁路、电报等建设项目上,“总由中国皇帝自主,酌度办理”,倘若中国政府决定展开这类项目并希望利用西方技术,美国政府将指定工程师接受中国政府聘用。

由于有了《蒲安臣条约》,美国而不是当时世界最强国英国成为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的首选。1872年,第一批中国幼童乘船前往美国,从此掀开了中国公派留美学习历史的第一页。

这部条约也为中国劳工移民美国敞开了大门。不过,由于美国国内对华工的激烈排斥,美国在1880年修改了《蒲安臣条约》中的移民条款,又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访问欧洲死在岗位**

蒲安臣和他的中国外交代表团在美国签订条约后,又接着远渡重洋前往欧洲。1868年9月,蒲安臣使团抵达英国伦敦,会晤了维多利亚女王和英国外交大臣。1869年1月,代表团来到法国,后来又走访了丹麦、瑞典和荷兰。一年后,蒲安臣率团抵达普鲁士。中国近代第一支外交使团所到之处,都受到各国高层的友好接待。

1870年2月,蒲安臣使团来到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拜见了沙皇。不料,“水陆奔驰”两年之久的蒲安臣染上了肺炎,并在2月23日在圣彼得堡去世。

大清朝廷得知蒲安臣死讯后,追授他一品衔,并赏赐抚恤银一万两。他的遗体从俄罗斯送回美国。波士顿市政府在著名的法尼尔厅(Faneuil Hall)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大厅内挂起美国的星条旗和中国的黄龙旗。

*从贡使叩拜天子到国与国对等*

蒲安臣使团中的中国官员沿途学到了西方外交礼仪。蒲安臣“捐躯于异国”之后,他们继续行程,访问了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

在北京,外国公使终于在1873年6月首次以西式礼节觐见了同治皇帝。中国放弃了藩邦使臣“叩见”天子的“天朝国体”,采用国与国对等交往的现代外交礼仪。

一百多年过后,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在历史教育中强调“反帝”和“国耻”主题,美国人蒲安臣领导的中国外交破冰之旅往往被形容为“耻辱事件”或“屈辱外交”。不过,也有人写文章对蒲安臣有一些正面评价,称他是“友好人士”,促进了中国外交的现代化。

*听众信箱欢迎来信*

美国之音听众信箱欢迎听众来信。来信请寄到:北京邮政信箱9171号,邮政编码100600。您也可以给美国之音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请发至:Chinese@VOAnews.com。我们可能会选播您的评论或回答您的问题。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新闻自由每况愈下,中国成全球最大记者监狱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9:3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5/6【时事大家谈】:习近平访欧,能否在渐行渐远的欧洲打开缺口?普京访华,习近平的暧昧政策还能走多远?嘉宾: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宋国诚; 西密歇根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元纲 主持人:许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