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53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0年6月30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亚洲版6月29日发表在北京的咨询公司龙州经讯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的文章,题目是“破除中国债务的神话:有多种理由停止担忧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借贷”。

文章说,“最近几个月来,一些中国问题观察家开始担心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是定时炸弹。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史宗瀚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引发了这担忧。史宗瀚在文章中估计,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到2009年年底借债11万4千亿元人民币,比北京的官方数字高出一半,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4%。”

葛艺豪的文章说,“批评者表示,中国有金融崩溃的危险,因为地方政府以水分十足的土地价值作担保大举借债,用来为无用的基本建设项目提供资金。这些批评者完全错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是可以应付的,而中国已经开始应对这个问题。中国的总体债务要比很多富裕国家的债务负担更可承受。而且,借债所获得的资金是用于更有经济生产价值的项目。”

葛艺豪的文章接着列举了五个理由,说明不需要为中国政府的债务担忧。“首先,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债务并不是新出现的、先前不在账面上的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几乎全部都是银行借贷,每个月都有信贷资料的完整报告。第二,北京多年来一直密切监测地方政府投资公司。有很多人暗示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宗旨就是绕过对地方政府借债的禁令。这些说法是不对的。事实上,地方投资公司是由中央政府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1990年代发起的,目的是以创造性的有序方式为迫切需要的地方基础建设融资,同时对地方政府施加一定的问责。”

葛艺豪的文章说,“第三,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借贷大都是商业性的。...中国的银行为它们承担的风险获得优厚的报酬,而借贷给负责任的地方政府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可以抵消坏债造成的亏损。第四,有关贷款跟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的关联的担忧是夸大的。这方面的担忧有道理,但是,悲观主义者大大夸大了有关的风险。”

葛艺豪的文章列举的第五个不需要为中国政府债务担忧的理由是,“那种认为中国总体的政府债务正在失控的说法是依据一些没有什么道理的预设。比如,石宗瀚就说,假如现在信贷额度充分使用,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债务到2012年可能会增加一倍多,从现在的11万4千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4万亿元。但人们需要记住,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债务都是银行借贷。这种前景假如要实现,要么是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在今后三年内用掉所有的银行的三分之二的借贷,要么中央政府突然失去了牢靠的控制借贷限额的能力。”

葛艺豪的文章说,“这两种结局都是很不可能出现的。事实上,相反的事情正在发生。北京正在努力限制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借贷。...两个星期前,中国国务院明令很多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关闭,因为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借贷的本息。”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