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16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0年7月19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亚洲版7月14日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评论,题目是“市场大,政府更大:香港正在丧失使之获得繁荣的原则理念”。评论说,“香港目前的繁荣是基于其经济自由传统。这种传统用1970年代的香港财政司夏鼎基(Sir Philip Haddon-Cave)的著名说法就是‘积极不干预主义’。因此,香港领导人在一个星期之内两次违背这一传统令人吃惊。”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首先是香港立法局通过最低工资法,授权一个政府任命的委员会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政府也正式提出一项竞争法,把美国和欧洲实行的反托拉斯法引入香港。这一法律授权一个新成立的竞争委员会,使之可以裁定许多商业安排的合法性,从而让政府官员获得干预经济的不受限制的权力。”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这两项法律本身都是错误的。最低工资可能使雇佣非熟练工变得不合算,从而加重失业。在美国,由于衰退期间最低工资提高,青年人的就业已经出现这个问题。竞争法则让企业背负上明显的执行法律的负担,但由此所得无几。而香港已经是全世界最富有竞争性的经济体。”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总起来看,这两项法律只是一个范围更广的趋势的最明显的表征。香港特首曾荫权经常用‘大市场、小政府’的说法来归纳他的经济思想。他个人或许相信这一套。但在实际行动中,香港政府正在偏向‘大政府,市场可以看着办’的做法。”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人们可以考虑一下过去几年香港发生的其他事情。香港政府对各种各样的东西实行津贴,从电费到学生上网费。香港政府实行一个项目,对青年人的实习和其他政府资助的就业机会实行津贴。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香港的政策制定者介入地方银行和投资者围绕所谓的迷你债券的纠纷。如今的香港政府干预经济的事例没完没了。”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香港政府所有这一切做法对香港的成功构成威胁。在竞争法或迷你债券干预的事例中,香港政府的行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企业重新思考它们的投资决定。至于津贴和其他开支,所需要的资金必须有来源。香港很幸运,到目前为止政府有财力能够支持这些措施,同时继续维持超低的公司和个人税率。但是,低税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政府官员一旦开始认为他们比私营部门更善于用钱,人们就要看守好自己的钱包。”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最后说,“为香港政府目前政策辩护的人会说,至少这些政策是为普通人解决问题,而不是为大公司解决问题的。如何改善所有香港人的生活水准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领导人需要记住一个基本的事实,这就是,使香港获得繁荣的不是香港政府,而是香港人民。不管短期的政治计算如何,这是一个任何政府都不能忘记的真理。”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