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54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大赦国际争取加强与中国对话


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表示,今后在处理中国的人权问题时将争取以多元方式达到目标,不仅持续批评施压,而且也要借用中国传统的“对话”方式,把握机会向中国官员表达立场。

大赦国际不久前上任的秘书长萨利尔·赛迪(Salil Shetty)表示,他任内将更“密集”和“有系统”地关注中国人权问题,以多元方式达到促进中国改善人权的目标。

赛迪星期一在香港大赦国际亚太论坛会议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肯定中国的经济成就,希望今后在人权问题上批评施压的同时,也能借用中国的“对话”文化,在国际场合把握机会向中国官员表达立场,要求北京释放被关押的异见人士。

赛迪认为,对话并不代表软弱妥协,而是希望将改善中国人权的要求和建议以更有效的方式传达到中国领导层。

对大赦国际秘书长赛迪进行专访的香港明报以“大赦国际新领导:争取与中国对话”为题报道了这个消息。

*大赦国际:对话是既定政策”

但是大赦国际亚太地区项目副主任贝凯玲(Catherine Baber)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争取与中国对话并不意味着大赦国际对中国人权政策的任何改变。她说,批评施压与对话相结合,一直是大赦国际处理中国人权问题的一贯做法。

她说:“长期以来,大赦国际一直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关切。在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向中国施压的同时,和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社会团体保持直接的联系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你可以把它叫做施压与对话相结合。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冲淡了人们对践踏人权现像的关切的时候,保持多种形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贝凯玲举例说,未来大赦国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企业和政府的社会责任,关注中国的劳工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以及经济发展所引伸出来的其他人权问题。

*以往的对话有些成功有些失败*

贝凯玲解释说,大赦国际在与中国政府对话方面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经验:“过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争取与中国政府对话,也进行过一些这样的对话,有些对话很有成果,有些则是无果而终。今后我们将不仅争取同政府展开对话,也要尽可能和中国各种社会团体进行对话。”

*人权学者赞赏建设性对话方式*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李薇薇赞赏国际人权团体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中国人权发展的做法。她说:“中国签署了那么多的国际人权公约,人权公约下面有很多监督条约实施的机构。这些条约机构的报告制度,它们的监督制度,都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国际人权团体)吸收好一些的、成功的监督督促的经验,我看也是一件好事情。”

李薇薇教授说,中国过去30年来,国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公民享有的自由度也在不断扩大,这在国际和国内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同时指出,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人权发展的水平同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公民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没有保持同步发展,结果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正义--出现了缺失。

*学者敦促北京以开放心态面对批评*

李薇薇教授敦促中国政府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国际人权团体的批评和建议:“批评不是一件坏事,我觉得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提出批评,(政府)应该采取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敢说他的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十全十美的。毕竟中国的人权发展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到大踏步发展的阶段。”

大赦国际秘书长赛迪在香港表示,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成为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地区。他希望香港能够在促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