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45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美中贸易纠纷向产业链上端蔓延


过去一年间,美中两国间的贸易纠纷有增无减。引人瞩目的是,原本集中于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方面的纠纷,开始蔓延到两国贸易的各个领域。贸易专家认为,随着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及中国寻求在产业链中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难免出现更多前所未有的贸易纷争。

*美国调查中国补贴绿色产业*

在美国经济缓慢走向复苏的2010年,奥巴马总统一再强调要支持美国的“绿色技术”,希望环境科技产业的发展能够为美国创造出新的“绿色”就业机会。

但是,美国人不久便注意到,中国的绿色产业已经开始悄然渗透到美国市场。尽管规模很小,市场前景不明朗,却足以吸引足够的注意力。而在美中贸易中,关注几乎就意味着纠纷。

10月15日,就在财政部计划向国会递交半年期汇率报告的当天,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宣布,政府开始依据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对一些产业针对中国补贴绿色技术产业的抱怨展开调查。

这个调查是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的申诉所展开的。申诉方指责中国政府大范围实施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悖的政策,以保护并不公平地支持本国的风能、太阳能产品,以及先进电池和节能汽车等生产商,意图主宰这些产品的全球供应。

*贸易纠纷向高技术领域发展*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黄育川(Yukon Huang)说:

“目前的贸易纠纷已经表现在各种产品门类。它已经不再仅集中于轮胎、纺织品和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甚至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且开始进入高技术领域,包括绿色技术、新能源、风力发电涡轮,以及太阳能电池等。”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问题专家加里·赫夫鲍尔(Gary Hufbauer)刚刚发表了一个有关过去10年间美中贸易纠纷的分析报告。他说,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美国与中国的贸易纠纷还没有表现得过于异常。

他说:“到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异常之处。这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增长非常非常地迅速。在贸易迅速增长时,就会出现贸易摩擦,就会有贸易纠纷案。我们没有看到其间贸易案件的数量,或者受贸易案件影响的贸易额有什么异常。”

尽管如此,赫夫鲍尔提醒说,两国贸易显现出的新摩擦或会改变当前的状态。

他说:“刚刚浮现出的一些纠纷可能比我们曾经看到的纠纷更为严重。当然,两国间在货币方面的纠纷可能形成波及效应,导致美国方面采取贸易行动,进而招致中国的回击。那将会是一场喧闹的纷争。”

赫夫鲍尔提到的新纠纷包括中国的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中国对稀土材料出口限制,以及持续不断的知识产权纠纷所引发的争议。

*中国自主创新政策 引发质疑*

中国的自主创新产业政策在过去一年间多次遭到美国和欧盟商业团体的质疑。它们担心会在政府采购项目中遭到不公平的排斥。

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政策专家丹尼尔·艾肯森(Daniel Ikenson)说,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在跨国公司间所引发的担忧可能会推动贸易纠纷均衡的改变。

他说:“这些从来没有提高过调门的跨国公司开始质疑中国政府的做法。这将会对造成潜在的问题。美国人过去常听到的是来自进口竞争公司的批评,例如钢铁、纺织业,以及工会等。他们常要求设立起贸易壁垒,批评中国抢了美国的工作机会。而国际商业团体通常会对这样的指控起到平衡作用。但当国际商业团体开始动摇,开始质疑中国政策的时候,那将会打破平衡。”

*贸易纠纷不断*

中国今年下半年在稀土材料出口方面实施的事实上的禁运,也让西方国家感到一阵寒意。美国智囊机构外交关系理事会的亚洲项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甚至认为,中国采取这样的贸易禁运手段,有可能是希望以此套住外国公司和它们的技术。

她说:“这是迫使外国公司将各类技术产品的生产留在中国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稀土对许多产品都不不可或缺的材料 - 从汽电混合车到超导体和iPod等。”

事实上,钢铁、纺织品和食品等“传统”贸易官司并没有因为有了新麻烦就变得更少了。两国过去一年仍然在钢铁产品贸易方面较劲,官司不断。

而这些新出现的贸易纠纷或许会让两国间的贸易变得更为复杂。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经济学家黄育川说:“中国正在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生产链。而它在这个环节将会与西方有更多的冲突。”

他说,美国在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中将不会扮演重要角色,因而未来的贸易纠纷会集中表现在高技术和机械等产业门类。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拒绝乌克兰和平峰会,习近平决意选边普京?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7:27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6/3【时事大家谈】香格里拉对话美中过招,北京渐成众矢之的? 拒绝乌克兰和平峰会,习近平决意选边普京? 嘉宾: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陈刚;台湾“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王智盛;主持人:许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