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45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0年9月17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9月17日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评论,题目是“中国真正的货币问题:要集中精力于人民币冻结,而不是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率”。评论说,“昨天国会两党议员围攻财政部长,指责他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制止所谓的中国货币操纵。国会的这些会议清楚表明,假如人民币不升值,要求对中国产品课以惩罚性关税的压力就持续升高。不错,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在造成一系列问题。但人民币是一个错误的攻击目标,而保护主义也是一个错误的工具,并不会让北京采取合作。”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首先,把人民币跟美元挂钩并不是‘操纵货币’或‘盗窃美国就业’。香港、爱沙尼亚和保加利亚都跟美元实行固定汇率,没有人指责它们违规。但是,在它们的货币委员会体制之下,流入的外汇直接导致货币供应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升,这会抑制贸易不平衡。”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中国的真正过错是货币冻结,也就是把国内的经济跟货币委员会增加货币供应的效应分离。一个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在中国投资一家工厂,或一个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都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中国政府就用人民币来收购这些美元。但是,中国政府会通过销售债券和提高储备金等途径把这些人民币从流通当中撤走,从而使它们不能增加货币供应。在总体物价水平不上升的情况下,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中国跟世界的贸易顺差就持续不断。”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其他一些新兴经济国过去也动用过这种策略,这些国家也包括1920年代的美国,1960年代的日本,1990年代的东亚四小龙。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意味着它占有的世界贸易份额可能会变得更大,由此而来的货币冻结造成扭曲也就害处更大。就像1920年代的美国那样,在没有可持续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可能会导致美元体制倾覆,尤其是很多东亚国家也在冻结他们积累的外汇储备,以保持对中国的竞争力。”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1920年代和2000年代有一些有趣的可比性。在2003年,中国的美元储备开始大幅度增加。北京加强了货币冻结,美国的贸易逆差突破了通常的GDP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范围。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供应者,美国应当自然地有这么一个幅度的贸易逆差。但随着贸易逆差超过GDP的百分之五,美国开始警觉起来。”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各大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行长也面临类似的挑战。中国购买美国的财政部债券导致债券在西方国家的收益下跌,让美联储在过去的10年里错误地以为不需要收紧货币供应。在一般商品物价相对稳定的同时,随着错误配置的资本流通世界经济,资产市场价格持续攀高。通货膨胀以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形式出现,在泡沫破灭之后又导致通货收缩的压力。”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人民币币值重估会解决问题。但这将带来相当大的代价。不改革货币政策,币值重估也不会有效。就像北京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所发现的那样,人民币增值,只是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需要冻结。”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