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45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1年1月5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1月5日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评论,题目是“香港的司徒华。”评论说,“星期天因癌症去世的司徒华享年79岁。他是香港最著名的亲民主的立法局议员之一,也是香港每年一度的纪念六四天安门屠杀的集会游行的主要组织者。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他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人,在过去的20年里被禁止进入中国大陆。本星期他去世之后人们对他的高度赞扬显明了他在权力机构中,尤其是在香港公众的想象中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尽管北京竭尽全力试图把他描绘为激进分子,但司徒华一直属于香港政治主流。他获得广泛的尊敬,部分原因是他信仰坚定,不管他的信仰会给他带来什么个人后果。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代表教师的独立的工会人士,司徒华也不像某些年轻的活动家一样喜欢做超出常规的事情。他一度写道,“我爱中国,我只是不爱其政府。’”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中国领导人一度认识到跟持有这种观点的香港人建立‘统一战线’的明智性。于是,司徒华和大律师李柱铭就在1985年被吸纳到北京成立的一个委员会起草香港基本法。尽管在那个委员会中,惟上是从、惟命是听的人占压倒优势,但这两位经典意义上的自由派人士还是发挥了影响。香港今天所拥有的较大程度的自治要归功于他们的努力。”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假如北京不发生对抗议者的流血镇压,他们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镇压发生后,100万香港人上街对镇压表示愤怒,对死难者表示同情。司徒华和李柱铭跟香港抗议者站在一起,于是被踢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北京随后对1997年香港交还中国之后的路线强硬起来,并且要求把有关颠覆的法律加进基本法当中。”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到了2009年,北京依然跟香港的自由派人士纠缠香港应当如何过渡到更大程度的民主。在司徒华及其同事的压力下,北京避让了,提出一个妥协,答应了他们的大部分要求。司徒华参与领导了一个民主阵营的多数派,去年6月接受了这一妥协,这就是香港将在2017年直接选举特别行政区长官,2020年直接选举立法局。”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一些强硬的自由派人士对司徒华接受北京伸出的手感到失望。但司徒华看得更长远。完全的民主在香港不会像许多人所期望的那样迅速实现,但民主正在到来。同样重要的是,北京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从1989年开始的意见分化和对峙的循环由此被打破。司徒华及其盟友促成了这一局面的出现。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直到北京别无选择,只能承认他们代表香港人民说话的道德权威。”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405704576063452148810310.html#printMode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