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也就是大约4,400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贫困家庭指的是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低于2万2千美元。
关惠群曾经饱尝贫困的滋味。她在中国长大,曾经成为时代的受害者,流落街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25年前,关惠群得以移民美国。从那时候起,她就开始在她所住的加州社区中为穷人和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
关惠群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饥寒交迫和无家可归的日子。虽然她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但是她7岁那年,家里发生了巨变。在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的1960年代,关惠群的家庭成了文化革命的对象,她的母亲和兄弟们或者被关入监狱,或者被送去劳改。她一个人流落在广东开平的街头。
她说:“我每次去讨饭,都会遭人痛打。那时候,我告诉自己:等我长大了,如果还活着,我要做好多饭,送给那些没有饭吃的人。”
关惠群回忆说,在四年的乞讨生涯后,她变得沉默寡言,觉得自己像只动物。在她一个已经移民美国的姐姐的帮助下,关惠群逃往香港,后来辗转来到美国。那年她14岁。
她说:“我没上过学,一直呆在家里。后来我看儿童电视剧《芝麻街》,我在那里面找到了最好的朋友,它们教我说英语。”
慢慢地,关惠群开始开口说话,学讲英文,慢慢融入美国社会。经人介绍,关惠群认识了加州洪堡州立大学的物理教授陈伯良。他们住在北加州优瑞卡市一个工薪阶层的社区,养育了两个儿子。
1984年,关惠群上小学的大儿子一个同班同学告诉她,自己经常挨饿。于是关惠群开始在大儿子的午餐盒里多放一个三明治,带给这个女孩子。当她得知这个女孩子一家人住在附近公园停车场的一辆面包车里后,她开始为这一家人提供食物。
关惠群回忆说,当她知道有很多人都处于同样的境遇中时,她非常震惊,并决定把为社区中那些不如她幸运的人提供食物作为自己的使命。
她说:“我愿意尽一切所能去帮助人们,让他们不再挨饿。每次我听到有人说饿,我的胃就会疼。我能感觉到内心深处的那种饥饿感,我从来没有忘记那种感觉。”
关惠群利用自己兼职赚来的钱去买食物,然后开车送给那些栖身在大桥下、街道上、高速公路旁以及任何她找得到的人们。一开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件事,包括她的丈夫。
她说:“我丈夫不时会问我:为什么你要做这么多饭菜?为什么我们要从超市买那么多食物?”
10年后,当丈夫发现真相后,他成了关惠群最大的支持者。现在,关惠群每天为优瑞卡市大约500人提供食物。
她说:“我不是什么非营利组织,我更像是一个妈妈。早晨,我准备热咖啡和甜甜圈,下午准备三明治或热饭菜。除了住在街上和汽车里的人,我还找到很多流浪街头的有精神病的人。我真希望照顾这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如果我不去,他们都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新的一天。”
虽然关惠群从来不宣扬自己,但是她的善举还是被人们注意到了。2008年,关惠群获得了加州州长夫人为杰出女性颁发的弥涅耳瓦奖。
她说:“当州长夫人玛丽亚·施莱弗颁发给我2万5千美元的奖金时,我第一次对我的社区发表演说。我说:我们需要帮助。我需要为无家可归者建一个浴室。后来我们得到一块地,这个浴室2010年3月交付使用了。”
关惠群的善举激励了很多人,人们也开始关注社区里饥饿和无家可归问题。关惠群表示,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我能够有一个叫做‘贝蒂(关惠群的英文名)之家’的地方,这样每个饥饿的人进来后能够有一张椅子坐下来吃饭。我不想开办一个庇护所,我只是想有一个地方,可以为人们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有朝一日可以重返社会。那是我的梦想,我需要两个医生、一个牙医和一名心理医生来帮助我。”
关惠群是2010年总统公民奖章的13名获奖者之一。总统公民奖章是美国第二高荣誉的平民奖章。关惠群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她彰显了一个人如何能够为几百名被世界遗忘的人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