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29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1年1月14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1月14日发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文章,题目是“避免美中冷战”。文章说,“美中两国国家元首即将举行高峰会晤。与此同时,他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也在取得解决进展。双方可能发表积极的公报。但是,两位领导人也面临各自国内的精英人士的一种意见,这种意见强调冲突而不是合作。”

基辛格的文章说,“我所遇到的大多数中国非政府人士和一些政府人士似乎相信美国试图遏制中国,阻止中国的崛起。美国一些战略思想家则要人们注意中国在全球不断增长的经济影响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军力。”

基辛格的文章说,“对这个问题要非常小心。否则,双方会把自己分析到一些自我实现的预言中。全球化的本质,以及现代技术的普及使美国和中国不得不在全世界互动。美中冷战,会导致世界其他国家选择站在这一边或另一边,......而现在有许多问题如核武器扩散、环境、能源和气候问题需要全球综合的解决办法。”

基辛格的文章说,“一个国家的崛起并不一定要有随之而来的冲突。美国在20世纪就是一个国家在不跟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获得领先地位的例子。人们常说的德国和英国的冲突也不是不可避免的。缺乏思考和挑衅性的政策在把欧洲的外交变成一种你死我活的游戏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基辛格的文章说,“中美关系不需要走那样的道路。在当前大多数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两国所缺乏的是一种超越具体事务的互动理念。......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事情,而是意味着两国必须让自己的国家期望服从于全球秩序的展望。”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1月14日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评论,题目是“奥巴马的中国人权跨栏:奥巴马总统获得了一些必要的咨询意见”。评论说,“奥巴马总统上任两年对中国践踏人权的问题表现出一种不幸的漠不关心。现在我们很高兴地报告,总统昨天在白宫会晤了一些活动人士和学者,了解情况,听他们畅谈如何改弦更张。”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白宫一位发言人拒绝证实有这样的会晤。但是,我们的消息来源告诉我们说,参加这次一个小时会晤的包括活动人士李晓蓉,作家查建英(查的哥哥是中国的前政治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全国民主基金会董事黎安友(Andrew Nathan),作家包柏漪,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主任保罗·戈沃兹。”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这次会晤本身就是良好的一步。奥巴马总统对中国的个人了解很少,他和他领导的行政当局低估了他们拒绝提出人权问题如何会被北京解释为可以进行任意镇压。”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在过去两年里,要求民主的人、少数民族、天主教徒、人权律师,以及很多公民社会团体在中国受到日益强化的迫害。中国公然监禁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显示了中国政权感到外界的压力多么无用。”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奥巴马总统可以改变这种印象,采取更多的行动,向中国领导人直接提出人权问题。我们被告知,昨天的白宫访问者们还建议总统直接对中国人民公开讲话。下星期,奥巴马总统将有两次这样的机会。届时他将作为东道主在白宫接待胡锦涛主席,然后举行隆重的国宴。在娱乐和实力政治当中,我们希望奥巴马总统找到一种方式,为中国的人类尊严和自由说话。”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