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08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中国未来五年农产品供应压力大


中国媒体近日援引农业部高级官员的话说,因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未来五年将面临巨大的农产品供应压力。农产品供应压力可能加剧通货膨胀。有学者指出,中国应更好的通过世界市场加以调节。

中国媒体近日援引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一次农业会议上的讲话说,预计中国今后五年里每年将新增的需求包括400万吨粮食、80万吨植物油和100万吨肉类。

供不应求的预期和天气变化等影响都不断推高农产品价格。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中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当期监测的29种食品中,有27种出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其中,蔬菜价格涨幅尤为明显。黄瓜价格上涨19.9%,豆角价格的涨幅也高达16.5%。而在粮食价格上涨和猪粮比进一步提升的双重压力下,预计猪肉价格涨幅会大幅超过去年的平均水平。

从事农村发展研究的中国学者冯兴元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和用人成本都在涨价,与通货膨胀的预期存在相互刺激的关系,成为政府最为担心的事情。

冯兴元说:“对通货膨胀比较高的预期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又使得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提升价格,而且幅度超过比例,比如茅台酒。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不过,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食品价格上升对通货膨胀影响未必很大。他对美国之音说,按照经济学中的恩格尔定理,食物消费比重随着收入提高而减少。

他说:“最近听到中央统计局介绍CPI是怎么出来的,特别强调近几年中国人消费中食品的部分不断下降。因此食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越来越小。”

*中国投资“外援”应对国内需求*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说,中国为应对国内农产品需求,正在加紧对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业进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澳洲人报》1月31日报道说,中国对澳大利亚各种农产业显示投资兴趣,特别是价值在2亿美元以下的私营企业,因为这个范围低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介入标准。不过澳大利亚议会正在对澳大利亚农业中外国所有部分进行调查。

茅于轼认为,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近十年,但仍没有充分加以利用。

茅于轼说:“应该发展国际贸易。中国缺,外国不一定缺。应该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国外余缺。我觉得中国到现在入世十年,还没有习惯于用这种方法想问题。”

茅于轼认为,海外投资应该对双方都有利。不过中国政府习惯用政治控制经济,这种思维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就有所反映。因此让其他国家担心其投资背后的政治目的和政治影响。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20 【专访艾飞力:习上台后“物质契约”无以为继,人权倒退30年】欢迎美东时间4月20日上午9点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