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43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说古论今:缅甸的中国冲击波(4)


红卫兵外交:苏联驻华使馆前的反修示威(1966年)
红卫兵外交:苏联驻华使馆前的反修示威(1966年)

和古代一样,中国当代史上的政治风云仍然影响着南边缅甸的政治气候。文革期间中共曾因国内的政治狂热而向缅甸输出革命。1980年代末,两国政府都抵御国际民主化浪潮,武力镇压国内民主示威。中国政府自此成了缅甸军政权的大靠山。

*红卫兵闹革命加剧缅甸内战*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文革的烈焰使缅甸的华人社区蒸腾起来。缅甸华侨在中国使馆和左派侨社的鼓舞下佩戴毛主席像章,呼喊毛主席语录,和缅甸当局对峙,引起了缅甸民众的强烈反感。当时缅甸的经济一团糟,军政府正好利用民族情绪转移公众视线。

文革期间北京的街头游行。在缅甸这样高举毛主席像上街引起当地民众反感。
文革期间北京的街头游行。在缅甸这样高举毛主席像上街引起当地民众反感。

1967年6月26日,首都仰光爆发排华暴力事件。大批缅甸人围攻华侨学校,并冲击华人店铺、华侨社团和中国大使馆。军警袖手旁观,到28日才实施戒严。骚乱期间有几十名华人被殴打致死,几百人被打伤。

7月,中国官方媒体发出号召,“坚决支持缅甸人民在缅共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大造奈温政府的反”。被政府军逼入山林的缅共武装在缅甸中部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不过,对缅甸当局来说,更大的威胁来自缅北边界地区。

1968年元旦清晨,大批中国红卫兵和中国庇护的缅共武装从云南攻入缅甸。随后几天,中国训练的缅共武装不断从云南涌入缅甸,在中国红卫兵志愿者的支援下,击溃政府军,占领了掸邦的果敢(Kokang)地区。

面对中国威胁,奈温和苏联加强接触并进一步改善和美国的关系。美国军援不断增多。

美中情局有关毛泽东红卫兵外交的秘密报告(局部)
美中情局有关毛泽东红卫兵外交的秘密报告(局部)


与此同时,缅共对自家人闹起了革命。缅共领袖、当年和昂山一起从事独立运动的德钦丹东(Thakin Than Tun)学习毛泽东,也在内部抓“修正主义分子”。一些缅共成员被斗死,一些叛逃。政府军乘势扫平了缅甸中部的缅共根据地。1968年9月,丹东被自己的警卫员打死。

掸邦的缅共根据地靠近中国,地势偏远,政府军鞭长莫及。奈温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法。他与罗星汉、坤沙等当年曾跟中国国民党军队结盟的地方枭雄合作,利用他们来打击共产党武装。

1970年代中期,中国革命高烧降温,缅共革命热潮随之消退。中国不再允许红卫兵到缅甸闹革命,还减少了对缅共的援助。1975年,衰老的毛泽东在北京和来访的吴奈温“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镇压民运让两国执政者靠拢*

1980年代,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停止支援缅共。那时,苏联和东欧共产党集团也走向瓦解。缅共老领导们虽然还在高喊“人民战争”,但革命事业难以为继了。

1989年3月,果敢华人彭家声(Pheung Kya-shin)领导的一支缅共部队哗变。各根据地缅共武装随后纷纷取消共产党旗号。4月16日,一支兵变部队冲入缅共中央总部,捣毁马恩列像。缅共老领导仓皇逃入云南。原缅共军队迅速按民族分裂为不同的武装。缅甸共产党灰飞烟灭。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失去了对新一代缅甸人的吸引力。此时,缅甸军人统治和中共一党制的合法性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青年学生和其他民众对西方式多党民主的追求。

1988年,货币改革激发民怨的老将军奈温辞职,仰光及全缅各地爆发民主示威运动。继任的军人统治者残酷镇压了示威运动。而中国政府也在1989年派兵进入北京,血腥镇压了民主示威。面对西方国家的谴责和制裁,中缅领导人惺惺相惜,结成盟友。

从1989年到1995年,中缅贸易翻了一番。自从1989年后,缅甸军队的绝大部分武器都由中国提供。

*结好军政府闷声发大财*

进入21世纪后,欧美因民主和人权问题维持着对缅甸军政府的经济制裁,中国乘虚而入,成为缅甸的最大外资来源国和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在北京会见缅甸空军司令妙亨中将(2009年)
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在北京会见缅甸空军司令妙亨中将(2009年)

有人形容中国是在“闷声发大财”。不过,中国不仅仅是在缅甸赚取经济利益,还积极谋求地缘战略利益。中国和缅甸军政府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是缅甸最大的武器供应国。

北京强调“稳定”,从来不批评缅甸军人统治者,输出革命的事情不再重演了;然而另一方面,有缅甸民运人士批评说,中国的维稳和不干涉实际上是纵容军政府镇压民众。

2007年,缅甸爆发大规模民主示威,军政府武力镇压,遭到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中国却表示不干涉缅甸内政。中国还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一项谴责缅甸军政府的决议。

果敢华人武装首领、原共产党游击队指挥官彭家声(1999年)
果敢华人武装首领、原共产党游击队指挥官彭家声(1999年)

2009年8月,缅甸政府军进驻和中国文化和经济关系密切的果敢特区。政府军与彭家声的地方武装发生冲突,大批难民逃入云南。彭家声当年曾受中共支援,一些部下还有红卫兵背景。但北京宣布果敢问题属于缅甸内政,不予干涉。彭家声兵败逃亡。

2010年11月,缅甸在军政府操控下举行了选举。虽然国际社会质疑选举的合法性,但缅甸名义上有了文官政府。随后,当局释放了民运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等政治犯,并宣布在2012年4月举行议会补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积极投入竞选。

在国内政治放松的同时,缅甸还开始改善和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抵达缅甸,这是半个世纪来访缅的最高级美国官员。克林顿国务卿分别会晤了缅甸总统登盛(Thein Sein)和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

面对缅甸新的内政外交举措,中国做出务实的反应。中国外交部声称愿意看到缅甸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长期力挺军人统治的中国政府还派使节和昂山素季见了面。

很多分析人士指出,缅甸不愿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过度依赖中国,迫切希望摆脱国际孤立局面。不过,分析人士说,靠近美国不等于远离中国,即使民主化的缅甸也不宜触怒北方巨邻。这是历史的经验。

就在美国国务卿抵达缅甸的两天前,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缅甸军队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上将。这位中国未来最高领导人说,中国将继续推动两国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历史回放,请看缅甸的中国冲击波(1): 来自云南高原的勇士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八年指明244个方向,习近平如何成为政治超人?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2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19【时事大家谈】民主峰会首尔登场 美中互批不民主?习普若终身掌权 对中俄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嘉宾: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主任、政治学教授金珍镐;“自由中国运动”发起人邱家军 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