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56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欧中经贸对话议题多,地缘政治成焦点


德国柏林一个中国蔚来汽车展厅里展示的NIO EP9型跑车(2023年8月17日)
德国柏林一个中国蔚来汽车展厅里展示的NIO EP9型跑车(2023年8月17日)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本周展开了对中国的访问,并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主持召开了第十次欧中经贸高层对话。

此次对话正值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欧洲提出的去风险战略,降低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均是对话关注的重点。在这次以经贸为主题的访问中, 东布罗夫斯基斯批评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态度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欧中双方在会谈后将建立工作组讨论金融服务领域的数据传输问题、化妆品行业的市场准入、原材料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东布罗夫斯基斯在访问期间向中国领导人传话,希望中国对俄罗斯的“粮食武器化策略”采取措施,利用其影响力恢复黑海粮食计划。中国官媒新华社的报道说,欧中双方围绕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的沟通交流,达成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成果和共识。

此次欧中经贸高层对话是新冠大流行三年来双方举行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22年进一步扩大,达到4312亿欧元。巨额贸易逆差是欧盟关注的重点,而中方可能要求欧盟解释去风险的措施作为回应。中国的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令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忧虑。东布罗夫斯基斯警告说,中国同欧盟的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中国必须改变做事方式,否则会失去来自欧盟的投资与贸易。不过在对话前,东布罗夫斯基斯指出欧洲无意与中国脱钩,但需要在其开放性被滥用时保护自己。

任务艰巨的对话

东布罗夫斯基斯正在中国展开四天的访问行程,除了在周末参加上海的一个商业论坛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周一在北京举行的欧中经贸高层对话。欧盟一方面将中国视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也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并保持贸易平衡成为欧洲面临的重要处理事项。欧盟强调不脱钩,但主张去风险、降低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创纪录超过400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势必成为欧洲领导人不可避免的难题。欧洲将巨额逆差归咎于中国对欧洲企业的限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地缘政治因素、俄乌战争让这场对话充满分歧,双方要达成共识任务艰巨。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研究员乌里·达杜什(Uri Dadush)指出,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更多是政治问题。 达杜什表示,“我认为对中国双边贸易逆差在政治上是敏感的,从经济角度意义不大。因为欧洲出口给很多国家,也包括中国,因此双边贸易逆差不太重要,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经济疲弱,因此自然贸易顺差比正常情况高。一旦中国经济改善,相应的变化将会发生。”

东布罗夫斯基斯此行总体目标是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对话。东布罗夫斯基周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了双方的分歧,“欧盟和中国都面临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阻力,其中一些阻力可能会导致我们渐行渐远。目前最强劲的阻力之一,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东布罗夫斯基表示,中国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构成了声誉风险。

一周前,欧盟委员会数字主管维拉·乔罗娃(Vera Jourova)访问了中国,她在访问期间提到中国法律规定模糊不清,企业不知如何遵守,同时还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疆的应用以及对新疆人权状况的影响。

在美国与中国全面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希望欧洲保持战略自主,而非“选边站”。罗马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LUISS Guido Carli)客座教授、政策风险咨询公司Policy Sonar的创办人佛朗切斯科·加列蒂(Francesco Galietti)表示,欧洲意识到没有中间地带,欧洲和美国政策上正在趋同。中国试图取得主导地位,而欧洲既有技术手段,也有政治决心处理同中国的关系。

加列蒂指出,中国长期以来在国内传播要从西方解放出来的教条,不只是欧洲再问自己是否想要从中国的联系中脱离出来,中国也有类似的想法,而且比欧洲更加激进。“聚焦于脱钩还是去风险的词汇之争,这很天真,我认为中国不存在这种微妙的区别,中国有自己的教条,它坚持这一教条。这个教条认为要从西方解放出来,中国要在一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比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半导体。这是非常激烈的竞争,确实是这样。”

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演讲中提出了在华经营外商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中国最近通过的反间谍法存在模糊解释的空间,影响商业信心;中国缺乏互惠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欧盟向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等。他在演讲中也表示,欧洲有必要保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欧盟欢迎竞争,这使我们的企业更强大更富创新力,然而竞争必须公平,我们将更果断的处理不公平。

欧洲的担忧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欧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使欧洲意识到降低对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今年上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上,与会国家领导人提出去风险并反对中国的经济胁迫。尽管欧盟成员国在面对中国的态度有所不同,最终欧盟内部达成了去风险的共识。欧洲有意通过重构供应链,将原材料来源地多样化以降低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威胁。中国方面称去风险化的实质是“去中国化”,并表示坚决反对“脱钩断链”。

达杜什认为,将一般贸易同去风险捆绑的做法并不明智。达杜什表示:“我认为,在贸易关系上去风险很容易把我们带往错误的方向。我理解一些特定的军事技术和一些领域的过度依赖会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然而在一般贸易领域,包括电动汽车,环境相关的货物等等,去风险的理由值得商榷,也非常有限。事实上可以做出相反的论据,中国是很多产品的提供者,试图把中国从供应链切割出去实际上可能会增加风险。”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制造产业已经居于领先地位,欧洲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主要来源于中国。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开始发力,凭借价格和产能优势开始抢占欧洲市场。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未能抓住电动汽车转型机遇,同时受限于产能,欧洲车企制造能力有限。

今年9月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表现令欧洲感到惊讶。中国一度是欧洲汽车品牌的主要市场,如今中国品牌比亚迪在中国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大众汽车,同时比亚迪将欧洲视为战略市场。

欧盟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引发了中国的不满,欧盟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获得了来自中国政府的补贴。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向欧洲9个国家出口了近35万辆电动车,超过2022年全年出口量。过去五年间,欧盟进口的中国汽车增加了4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加列蒂表示,“他们(德国)正在痛苦的意识到,中国人不光正在购买更多的中国汽车,而不是欧洲和德国的汽车,而且宝马、大众、奔驰的市场正在被中国侵蚀。中国已经从一个大的市场目标转变为危险的竞争者,这就是说潮流正在逆转,这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已经加速。”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的调查引发了一些担忧,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反对欧盟的调查并征收惩罚性关税,他认为这将影响到德国经济。一些企业也担心他们可能成为中国实施经济报复的对象。

加列蒂认为,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可被视为瑞士军刀,可以处理迫在眉睫的案例,如外国企业开更高价格收购企业,也可以用于取消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投资,对于欧盟首次运用这一条例的后续值得关注。

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已经在今年1月生效,东布罗夫斯基斯称欧盟委员会在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调查之前,已经进行了实质性的技术工作。

评论区

VOA卫视(直播)

时事大家谈:习近平身在欧洲,心念美国?普京宣誓开启新任期,将与北京打配合?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5/9【时事大家谈】习近平身在欧洲,心念美国?普京宣誓开启新任期,将与北京打配合?嘉宾:美国资深媒体人魏碧洲先生;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林子立博士 主持人:平章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