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30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欧洲需从与俄罗斯交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采取正确的对华政策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进晚餐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进晚餐

欧洲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仍然很“天真”,如果未来希望成功应对与北京的关系,就需要从过去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失败中吸取一些艰难的教训。这是欧洲议会的一名重要成员包瑞翰(Reinhard Buetikofer)的警告。

欧洲议会重要成员包瑞翰
欧洲议会重要成员包瑞翰

包瑞翰在捷克首都接受《自由欧洲之声》采访时表示:“欧洲各国政府对中国一直过于天真,就算我们再持续减少这种天真一段时间,还是难以回到‘底线’。”

他在捷克首都参加了“中国跨党派议会联盟”(IPAC)峰会,这是一个聚焦这个亚洲强国的跨党派政治家聚会。

包瑞翰担任欧洲议会对华代表团主席,并已成为欧盟在应对北京时最强硬的声音之一,他常常反对中国的政策,如中国在台湾问题、2021年对立陶宛的经济胁迫,以及对莫斯科全面入侵乌克兰的支持,尽管北京声称保持中立。

这位德国政治家在转向布鲁塞尔前曾是德国绿党的共同主席,他表示坚决不同意北京所谓的中立。在接受《自由欧洲之声》议题广泛的采访中,他抨击北京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对克里姆林宫模棱两可的立场,表示欧盟需要把从依赖俄罗斯能源中吸取的艰难教训,运用到当前欧盟在中国市场和对战略产业的重要供应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上。

“我认为公平地说,我们与俄罗斯交往的经验应该应用到我们的对华关系中,” 包瑞翰说。“中国支持俄罗斯,不希望俄罗斯有任何实质性失利。我当然不认为他们接近中立立场。他们试图利用乌克兰战争。”

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如何处理与中国的长期关系在欧盟内部引发了新的讨论,也在布鲁塞尔导致了有关未来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打交道的尴尬对话。

尽管北京没有为乌克兰战争提供致命的军火支持,但中国延长了俄罗斯关键的经济生命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军民两用商品贸易不断增长,这些商品被重新用于军事用途,还有来自中国私人供应商的小规模军火运输。

北京还在全球外交上展开行动,以提升自己的和平调解者形象。今年二月,中国为莫斯科和基辅间和平谈判提出12点建议。这一提议在西方遭到批评,因为它试图冻结冲突,使其有利于莫斯科,但在全球南方获得了支持。

今年八月,中国还参加了以乌克兰战争为中心的沙特阿拉伯外交会谈。

“中国不能被排除在外,他们想要坐到谈判桌前,” 包瑞翰说。“但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要谈出一个有利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结果。”

在布鲁塞尔推动变革

对于欧洲的政治家们来说,如何处理北京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他们面临着保护本国经济不受中国共产党的随意行为影响的压力,以及认真对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普京继续结盟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与此同时,欧盟企业依赖中国,每年出口额价值2,300亿欧元(2,480亿美元)。

德国担心影响其在中国的庞大商业利益—中国已成为其过去六年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22年2月新一轮制裁导致与俄罗斯的贸易崩溃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法国是欧盟内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它一直对追随美国的策略持怀疑态度。美国策略的重点是加大对北京的压力,限制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敞开程度。

“当然,对中国的依赖不仅仅集中在与俄罗斯的化石能源供应一个问题上,”包瑞翰说。“它更加广泛,这使得解决问题更加困难。”

尽管27个成员国的联盟缺乏凝聚力,但布鲁塞尔在制定处理中国问题的新政策方面越来越积极。

欧盟推动了一项新的印太地区战略,将北京更看作是长期的竞争对手。今年3月,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呼吁重新评估欧盟与中国的关系,警告“我们不能对事实视而不见,中国不仅是经济伙伴,还是制度上的竞争对手”。

6月和7月,欧洲委员会发布了一项经济安全行动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这两项计划都对北京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

“高度怀疑和抵制”

布鲁塞尔还发现与华盛顿有了更多共同点,称之为对中国经济交往要“降低风险”,但不是“脱钩”,后者曾是美国政策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旨在限制在某些战略领域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而不是更广泛地与中国经济脱离关系。

包瑞翰表示,这一势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京近年来对布鲁塞尔和个别成员国采取的咄咄逼人的行动所致。特别是,他指出了2021年的一个事件,当时北京因欧盟对四名中国官员因新疆侵犯人权被制裁而将一组欧洲议员(包括包瑞翰在内)、专家和外交官列入了黑名单。

这次事件引发了一项关于欧盟与中国之间的投资协定被搁置。中国曾试图重新启动该协定,据报道,中国外交官提出要解除对欧盟的制裁,作为条件,布鲁塞尔批准该贸易协定。包瑞翰称这种尝试是“白日梦”,并补充说,该协定现在“已经死透了”。

他说:“布鲁塞尔并不存在中国只是合作伙伴的普遍幻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中国已经成功地引发了高度怀疑和抵制。”

包瑞翰一直站在这一变革的前沿,但他表示,没有人“单打独斗”。他指出在欧洲议会和布鲁塞尔其他地方,新的对华政策已经得到各政党的支持。

包瑞翰没有计划2024年再次竞选。在柏林的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主任、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扬卡·厄尔特尔(Janka Oertel)在2021年6月宣布,她正在申请成为德国绿党候选人,参加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包瑞翰表示支持她的候选资格。

“我们已经成功地在对华政策上形成了共识,”包瑞翰说。“我完全相信这不是肤浅的,肯定会继续下去。”

随着日历翻到2024年,这一共识将会受到考验。美国和台湾的总统选举可能会影响大西洋两岸的政策,而欧盟范围内的投票,以及欧洲议会选举,可能会决定布鲁塞尔当前的政策是永久还是暂时性的。

对资深的德国政治家来说,未来的方向是明确的。“我们不会回到幻想时代。”他说.

瑞德·斯坦迪什(Reid Standish)是在布拉格的《自由欧洲之声》记者,也是《欧亚简报》的作者。他专注于中国在东欧和中亚的外交政策,并广泛报道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北京在新疆的拘禁营。在加入《自由欧洲之声》前,瑞德曾是《外交政策》杂志的编辑,担任该杂志驻莫斯科记者。他还为《大西洋月刊》和《华盛顿邮报》撰写过文章。 StandishR@rferl.org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