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14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何清涟 : 中国股市成“牛” 皆因政府之手


2013年12月26日上海一家私人有价证券公司股价显示器
2013年12月26日上海一家私人有价证券公司股价显示器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最近,中国股市承接近半年上涨之势,一路飚涨。各媒体奉命纷纷唱好这轮牛市,但也承认这是一轮“政策牛市”,与经济层面所有因素无关,不能用经济专业知识加以解释。中国股市既然非关经济,只与政策相关,那么国际金融业的评论者只有当看客的份,无从置喙,因为这一现象完全超出了业界的专业解释。

中国逻辑:股市改写世界企业排名

刺激股市的政策其实早就静悄悄地在实行。如果从2014年10月28日算起,上证指数半年以来上涨72.8%,放眼全球股市,这一涨幅堪领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之首。只是“经济基本面向好”这类用语已退出中国的股评栏目,只以市值、交易量为股市繁荣标志,以下是近日刚出炉的消息:

《房企市值随股市“牛奔” 前十强总规模破万亿》,该文章的主旨是藉股市之“牛奔“为房市造势:“楼市新政一波接一波,品牌房企的股市反应也呈现一片红”。作者意在提醒世人:全世界担心中国房市泡沫纯属多余,有中国政府撑着,没事,不容易套现的房市可以进,容易套现的股市更能进。

以前为了保证股市质量而被限售的上市公司也适时解禁,根据沪深交易所安排,2015年两市已经有115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规模逾2500亿元。这一来炒作目标多了不少,股市大鳄们把某只股票做成“黑马”的炒作空间更大,冷不丁地拉升股价、出货套现,众散户跟在后面一路狂奔,非常热闹。

2014年香港上海两地股市实现“沪港通”之后,香港股市完全与祖国的股市同声连气,《香港股市大涨改写全球企业排名:建行市值超小摩》这条消息宣称,中国股市正在改写全球企业排名。过去一个月,港股累计上涨17.6%,成为今年以来全球除A股以外表现最好的股市。港股总市值4月10日首次突破30万亿港元大关,创下记录新高。随着香港股市大涨,中国建设银行市值规模超过了摩根大通、Facebook和雪佛龙。该消息说:“由此可见,港股大涨正在重塑全球大公司排行榜。”看了这一说法,人们会恍然以为世界经济从此进入虚拟时代,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不再重要,关键是将公司股票市值炒上去。不信,请看建行,内部经营方式没变,坏帐率还是那么高,但在政府帮助下,承蒙各路炒股大军拉抬,建行已超过小摩等国际知名企业了。

股市飚升:非关经济,只因政府成推手

此轮股市大涨正值中国各项经济指标恶化之际。4月10日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出口同比下滑15%,第一季度GDP增速由去年第四季度的7.3%下降到7%,创六年以来新低。国内媒体承认:“如果看股市的基本面,却很难找到支撑牛市的基础和逻辑。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在产业层面,房地产、钢铁、汽车、煤炭等多个产业均不景气,行业利润不断下滑,全行业亏损的也为数不少。在企业层面,搞实业的企业纷纷大叹苦经,生意难做;过去风光无限的银行业,获利也在不断下滑。经营状况都不好,牛市是靠什么支撑的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由政府之手推动的一轮“政策牛市”。

早在2014年7月,中国政府悄悄采取所谓“积极的股市政策”,10月以后那波行情由此而来。对政府刺激股市,人们开始只是耳语,但今年3月12日“两会”期间,有记者问央行行长周小川: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资金流入股市怎么办?周小川的回答是:资金流入股市,并不意味着不支持实体经济,也不意味着对实体经济资金的分流。资金进入股市也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因为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从事实业。在股市问题上如此明确表态实属罕见,显示中央政策部门对刺激股市已经形成共识。

在政策导引之下,中国经济管理部门及金管机构打开了股市的闸门,号称“国家队”的各路人马和机构资金纷纷进入股市,其中不少就是金融机构,它们的入场带动大量社会资金纷纷入市,共同托起了当前的“牛市”。近半个月以来,中国股市每天成交量都在12000-15000亿之间,为全球股市成交量之首。

谁都知道这是政策性股市,但参与者认为有钱赚就好,管它是经济承托的股市还是政策造就的股市,政策市也是“牛市”。

国内评价说本轮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股市政策,自中国股市诞生25年以来前所未有,这称赞实在太保守了。接近事实的说法是:自从人类社会股票市场诞生以来,依靠政策营造出“股市繁荣”,仅有中国政府有此殊荣。

政府为何要力推股市飚升?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到,但说法却甚是模糊的问题。

有评论认为,牛市有基础,要不然哪来的每天1.3-1.5万亿的成交量?政府只不过是给予了适当的政策引导。还有媒体评论干脆称:中国当前需要一轮牛市,刺激股市有很多现实的理由:首先,新常态之下的中国市场,最容易刺激的就是股市,它只需要政府展示信心,有适当的资金推动就行。其次,中国人对现任最高领导集体的信心支撑了本轮牛市。第三也是最迷人的理由是:刺激股市会产生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在这一轮牛市之中,很多投资者赚了很多钱,未来财富效应不可低估。搞好股市在中国还有社会效应,中国的投资者大多是散户,而股市上涨让大家喜笑颜开,相当于给普通股民发钞票。

股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可惜这一基本常识不是中国股市的常识。中国股市早就成了政府坐庄的轮盘赌。政府坐庄的好处是税收,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只有约20个国家(地区)在收取证券交易税,其中又只有澳大利亚、中国(包括香港)采用双向征收证券交易税模式(2008年9月19日起,中国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即卖出征印花税,短期持股者,分红征股息税)。政府作为庄家,2014年征收的证券交易印花税高达667亿元。

但是,如果以为政府之手大力推升股市就是为了这点好处,那想法真是太小家子气了。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圈住热钱,减少流动性对中国金融秩序的冲击。

这些年来,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大印钞机,2003-2013年的10 年间,基础货币增加88万亿元人民币,外汇资产增加了3.4万亿美元,基础货币投放的增量全部来自外汇占款。截至2014年底,外汇资产占了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0%,其次是政府债券和央行贷款。中国的货币政策完全受困于外汇储备而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成为央行冲销外汇流入的主要政策工具。从2004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多达40次。近两年国内储蓄增多、投资减缓,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困境。由于冲销工具极少,深谙中国金融情势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终于筹思出一个冲销办法,这就是他于2010年11月5日在财新峰会提出的“池子理论”,大意是:为了应对短期投机性资本即热钱流入,要加固防洪堤;对已经进入国内的热钱,要筑好蓄水池。“池子理论”提出之后,引起财经界广泛关注。

这个理论浅显易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在此打个比方:长江万里,不断有各种洪涝灾害,尽管有洞庭湖与鄱阳湖作为泄洪与蓄水池,但还得时时修整河道、筑堤修坝,通过引洪分流去防治洪涝灾害。同理,流动性过剩有如中国金融的洪涝灾害,央行也得筑池分洪引流。可以说,这个“池子理论”是中国央行及其货币政策面临严重困境的情境产品,它成功地解决了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面对的“流动性过剩”困境。如果要用非常通俗的方式解释这个池子是什么,那就是:过去十多年,房地产成功地消解了流动性;房地产进入低谷后,股市成了新的池子。

“池子”里的水有涨有枯,在“池子”里戏水的人,当然也有赚有赔。中国人在股市中亏了往往不服气,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从诞生以来就是政策市,一些有内部消息的人永远都是赢家。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