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42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六四30周年:莫让八九史成灰


陈小雅和八九民运史新版 (公民社提供)
陈小雅和八九民运史新版 (公民社提供)

北京学者陈小雅所撰写的史书《八九民运史》全面记载了发生在30年前的六四事件。有些海外学者和流亡人士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也有一些过来者表示,陈小雅的记录有不少谬误之处。

1989年春夏之交的中国民主运动以军队实弹镇压造成流血悲剧而载入史册。三十年过去了,北京政治和历史学者陈小雅撰写的《八九民运史》全方位记载了这段历史。该书目前是有关这场民主运动的唯一史书。

陈小雅的这本书90年代中在台湾首次出版,2019年由维权组织公民力量旗下的公民社再版,10卷近130万字,受到在美学者杨建利和高伐林鼎力推荐。

陈小雅八九民运史新版
陈小雅八九民运史新版

5月中旬,设在美国的中国维权组织公民力量举行陈小雅之书发布会,美国之音就此发了新闻稿。身在北京的自由新闻工作者高瑜在推特上跟推(美国之音中文网)多次上推发表言论,对陈小雅这本书部分内容提出尖锐批评。

高瑜的批评

高瑜的主要批评集中在这几个地方:八九民运史没有正确描述“幕后黑手”王军涛和陈子明的作用,坐实了“当局给他两人定性的黑手结论”;为此,“陈子明和陈小雅争论18年”,2014年病逝。高瑜引用其遗孀的话说“子明就是让陈小雅气死的。”

高瑜(左)和鲍彤(右)
高瑜(左)和鲍彤(右)

​陈子明和王军涛当时是“长胡子”的知识分子,被当局定性为广场“幕后黑手”分别被判刑13年。陈子明2002年刑满获释,期间,有两次保外就医但最后还是被收监。2013年他罹患癌症曾到美国治病,2014年10月在北京病逝,终年62岁。

针对高瑜的指控,记者询问了当事人王军涛,对陈小雅的一些说法,王军涛说:“我早就告诉她我的不同看法,有些是澄清事实,有些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不过,我觉得这些都不急于争辩和结论。因为公安机关有详细的当事人记录。有些角度今后小雅会自我调整。”

王军涛和陈子明的好友、美国独立作家胡平对美国之音说,陈小雅对陈子明的描写是不公允的。胡平认为,高瑜意见很大,因为“他们和陈小雅的争执已经很多年了 ”。胡平认为,陈子明当年“意见就很大”。

1989年在广场上坚守到最后关头的北京学生吴祚来,后来成为中国艺术研究杂志社长,再后来也自我流亡美国。他对美国之音说:“王丹先生认为,高瑜女士所言是真实的,而陈小雅女士尽管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许多资料并没有让当事人过目,陈子明家人也发表过类似的批评。”吴祚来说:“这是治当代史者最不应犯的错失。”

吴祚来认为,作者本可以列出官方记事或说法,同时采访当事人的回忆与观点,这样进行比照,会更为客观。他说:“可惜,陈小雅女士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考虑周全,留下了永久遗憾,也使得她的著述的公信力受到损伤。”

陈小雅的回应

针对海外特别是社交媒体上的批评,陈小雅对美国之音说,她无意就这本书同任何人展开争论。她说,如果有人说陈子明是被陈小雅气死的,那陈子明是不是“太周瑜”了?

周瑜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肚量心胸窄小,被诸葛亮气死。

陈小雅表示,欢迎一切言之有据的事实订正,时刻准备修改自己的看法。她说:“但是,没有事实的辩驳的攻击,不予理会。” 陈小雅说,不想跟人论战,不然“三十周年”又变成“两个女人的战争”,岂不是让有人高兴?!

中国独立记者高瑜因为八九民运和后来的维权行动,多次坐牢,还被迫上央视认罪。她在其推特上说,《八九民运史》的其他问题还在于:对时任党总书记后来被邓小平等元老下岗并遭到整肃的赵紫阳好友其智囊、政治局常委秘书鲍彤、记者高瑜等描述非常不公允,对邓小平使用了“心存善念”这样的褒词“礼敬十分”。

高瑜引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这本书充分利用国内当事人和知情者无法发声说明真相,甚至无法看到其著的情况下,对搜罗的大量资料,进行主观臆测,胡编乱造,做了许多违背事实的结论。已经丧失了一个历史研究者应有的底线,他认为此书基本没有学术和史料价值。”

严家祺高度评价该书

不过,《八九民运史》得到了流亡海外的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前所长严家祺的高度评价。他说,陈小雅的《八九民运史》是迄今为止有关那场运动最完整、最全面的论述,对探究89真相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的退休教授周孝正也说:“只有深刻地揭示历史才能看见未来。”

维权组织《公民力量》的杨建利博士在推荐《八九民运史》时说:这是一本堪称奇迹的巨著,也是一本带有遗憾的史书。

他说:“这主要并不是说我不认同书中的某些分析和观点,而是说让一个人独自对1989年那场规模宏大的运动进行全景式记录本身就足以上中国和世界感到惭愧。”

杨建利表示,遗憾的是,那场攸关中国未来的运动戛然而止后,对八九民运和六四屠杀的谈论在中国迅速成为一件危险的事,而少数流亡者不仅丧失了原有的政治施展空间,也让他们对历史的回顾与调查变得困难。他说,相对于那样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一个人的力量和视野毕竟有限,所以,这本书虽然是迄今为止关于八九民运的最翔实记录,对研究八九民运来说,也免不了有遗漏和争议。

不过,杨建利也承认,这本《八九民运史》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定了基础。他说:“没有陈小雅,即使三十年后,我们也不会有这样一本书。”

早在今年年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响很大的电视片《河殇》作者之一的谢选骏就撰文批评这本书,说涉及到他的地方,有好几处错误。谢选骏得出结论说这本书是“谬误的八九民运史”。

陈小雅针对这些批评和指责说,估计很多人都没有看书。她建议他/她们去读她的书。她说:“想搞清楚的人,去看书就是了。”

陈小雅说:“写历史是个很复杂的搜集、核实、研究过程。里面少不了推理,但我绝没有说过尝试用推理小说的手法来探索历史。”

陈小雅在该书后记中说:“因本人的能力、资讯和水平的限制,本书错谬肯定不少。在希望读者海涵之余,提出批评意见。”

她说:“我始终认为,这是中国人共同的事业。完善这个研究,是对祖国、对青年、对历史的责任。”

陈小雅通过视频在其书发表会上说,这本书的署名人虽然只有她一个,但背后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付出。她说:“《八九民运史》这本书寄托了许多不知名的青年学生、市民和老师们的期望。我从来没有把它看成是个人的财产,我认为这是我们同代人共同的责任。”

陈小雅说,为了写作这本书,她研究参考的书籍包括:莱茵笔会和亚琛八九学社组织研讨和印刷的《回顾与反思 - 八九学运历史回顾与反思研讨会记录》、柴玲的《一心一意向自由》、封从德的《六四日记 - 广场上的共和国》、人民日报代理总编陆超祺的《“六四”内部日记》、《怀念耀邦》系列、赵紫阳的《改革历程》、《杜导正日记》、李鹏的《六四日记》、邓力群的《十二个春秋》、张良《中国“六四”真相》、解放军总政文化部的《戒严一日》、陈子华主编的《浴火重生 - 天安门“黑手”备忘录》。陈小雅认为:这些著述“都是二十年来关于 ‘八九—六四’研究最重要的文字。”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