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06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走进美国:留美中国学生变身网络媒体人


走进美国:留美中国学生变身网络媒体人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2:03 0:00

走进美国:留美中国学生变身网络媒体人

留学美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其中既有对未知事物的新鲜,又有面对文化冲击时的不知所措。而有一些留学生,他们利用网络成立自媒体,来分享海外生活体验,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并赢得来广大粉丝的支持。

C频道:微电影连接中美文化

初来乍到美国这片国土上,面对各种不同肤色的陌生人,很多留学生大概有过不少的窘境。而若与地道的美国室友一起生活,不同的生活习惯则可能让彼此瞠目结舌。

不过,文化差异并没有吓退这群中国留学生。他们拿着摄像机,自拍自编创作微电影和小视频,并在互联网媒体上成立自媒体频道,架起了文化沟通的平台。《我的“老外”室友:穆歌和凯瑟琳》就是其中一部。

牛牧歌来自中国上海,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本科毕业后,现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在这部11分钟长的电影里,牧歌扮演一名赴美求学的本科生,与一名美国女孩凯瑟琳成为室友。从初次见面的尴尬,到文化冲击的不解,再到最后成为朋友,这部网络微电影以轻喜剧的形式探索了中美文化的不同。

纳塔莉·撒切尔是牧歌的同学。她从 《华尔街日报》上看到了牧歌的微电影和对其的相关报道。纳塔莉曾经生活在其他国家,对电影中所折射的问题很有共鸣。

纳塔莉·撒切尔:其实不仅是中国学生,通常来说这是外国人经常有的问题。很多时候,外国人来到这里,美国人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身处异乡,要面对很多不一样的事物。

随着中美交流的日益频繁,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2014年,全美高等院校里的中国学生超过27万,为各国留学生数量之首。而人数上的优势却不一定与适应能力成正比。更多时候,中国留学生则是扎堆抱团,只讲中文。

C频道制片人牛牧歌说:“我觉得这很正常,但是很可惜。因为这样一来,在很多美国人眼中,中国学生就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他们不喜欢玩啊,他们天天学习,没有什么个人魅力有的时候。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对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经常看见身边的朋友们,他们有很多很多才能,有很多才华。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美国学生感受不到。”

为了增进中美学生彼此间的了解,牧歌在本科期间与两位同学一起创立了C频道,Channel C。频道下设多人访谈栏目、单人主持栏目、流行语栏目等,微电影也是其中一个新的形式。

牧歌:我现在发现其实很多电视上那些做得非常精良的视频,其实放到互联网上、 放到手机上,效果不一定那么好。在现在这个时代,自媒体的时代,其实越是真实的,越是更加贴近生活的,越容易被人们接受。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不爱参加美国派对?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约会文化是怎样?网络流行语“约吗”和“女汉子”用英文怎么说? C频道将这些视频上传到中美各大自媒体网站,如YouTube、优酷、腾讯视频等,供中美两国观众观看与讨论。

每个周末,牧歌与其他几位创始人和制片人都会召开视频例会,交流工作进展、探讨下一期话题,提出问题并改进节目。

“我知道她有个这几个月渐渐火起来的频道,她经常去思考和更新那里。”纳塔莉说。“有时候我们会谈起除了学校课业之外,这个频道占用了她多少时间。”

但牧歌认为,留学生做自媒体就要舍得花时间。从C频道在2013年创办至今,尽管课余活动被压缩,但她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也帮助C频道走到了今天的程度。

牧歌:一直一直在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然后再就是,你的内容要有独特的地方。首先我们只做英文的视频。其次,我们这个视频会让美国人看了也有共鸣。它不是一个中国学生自娱自乐的东西,而是真的成为两边的共同点。

牧歌说,尽管来美六年多,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人,归属感也在中国。她认为,所谓的融入美国,就是做自己。

“其实融入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美国这个社会它非常看重多元化,你不一定要变成一个‘基本白人女’才能够融入,”她说。“你应该有自信说我在美国待了这么长时间,我可以和各种种族的、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成为朋友。如果你有这样的自信的话,我倒觉得,去掰着手指数我有多少个美国朋友,我有多少中国朋友没有必要。”

而由于哥大新闻学院课业繁重,牧歌每周的社交生活也掐指可数。平时的她会去学校健身房锻炼,学习拳击。除了强身健体,牧歌说,拳击还为她增强自信。

“如果你去跟一个人对打的话,你要打心里相信你能赢,你才能赢。”牧歌说。

在美国这些年里,牧歌谈到她的最大收获就是变成一个“世界公民”。

牧歌:从自己去想办法适应一个文化,到想要去输出自己的文化,到现在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更加包容的人。就好像一个世界公民一样,我走到哪里都可以生活。

“留美三人行”:把美国拍给你看

像牧歌这样自发成立团队,建立网络自媒体的例子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图书馆里,另几位留学生也在讨论着剪辑与制作。

他们的节目虽然没有电影那么复杂,却依然享有人气。其中一部叫做《谁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女神?》,从2013年5月在中国优酷网上出现之后,至今累计播放已达百万多次。

这个节目叫做《美国人民有话说》,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时下流行的话题抛给美国人讨论。从房价到食品安全,从美女观到“逼婚”,从美国留学值不值到毕业何去何从,几位中国学生拿着摄像机,在费城的市中心随机采访路人,听听他们的看法。目前就读天普大学电影系的王宇阳是该节目的导演兼视频人员。

王宇阳:我们这个节目我觉得宗旨就是把美国的文化、美国人的生活展现给国内观众,我觉得这是第一要素。其他方面,我觉得我加入这个就是想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富一点。

《美国人民有话说》其实是“留美三人行”网络频道旗下的一个主打节目。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三位时常纵横天下大事的中国留学生突然来了灵感,决定将平日里的思维火花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放到网络平台上。“留美三人行” 频道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留学生带着“把美国拍给你看”的想法,先后制作了《美国人民有话说》《粤祺访谈录》《留美全纪实》和《留美星座会》等节目,吸引了附近各大学在校或刚毕业的人才加盟。蒋婷婷是频道负责人力资源的主管。

蒋婷婷:大部分想要来‘留美’的,第一是看过‘留美’节目,然后对‘留美’这种自媒体非常感兴趣的。然后,还有一类人譬如说像摄影啊、摄像啊,本来就有这种技术的,他需要找一个平台来施展他的才华。

在扮演文化桥梁的目的之外,有的留学生加入网络自频道的制作,是希望圆自己一个“明星梦”。

“我觉得网络媒体这种东西是现在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做一些小的东西放上去,然后提高自己的名声,比如说我做电影的,我要是能拍一个小东西出名了,大家都能知道我,对我以后的职业未来有好处。”“留美三人行”视频人员赵伟航说道。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城市规划的杨吉喆是频道的产品宣传主管,负责提高人气和知名度,让视频接触到更广的受众。

杨吉喆:我们也会看到说,每期视频,它们可能在刚播出以后的一些视频收视率的高点,那在什么时候推出的话,这个视频可能会有更好的收看效果。所以这些也是我们会密切关注的,然后去不断改进我们的宣传措施。

该团队新推出了《留美星座会》节目,以时下流行的星座话题为噱头和切入点,着重反映在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

《留美星座会》制片主任兼主持人王冠说:“很多的东西是侧重他们学的东西是怎么样的, 然后他们未来职业规划是什么,他们的感情生活是怎么样子的,他们在宾大、在费城这边的生活和国内生活有什么对比这种。”

王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的硕士,今年5月即将毕业 。来美两年多,王冠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喜欢上了美国,并选择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攻读博士学位。

王冠:知道它不是天堂,不是说完美的地方。但是,它给我的自由度,和我觉得我能得到的尊重,不能叫实现理想,但相对来说,你知道你的努力和你的目标之间会相对近吧。

从选题到策划,从主持到脚本,王冠说,负责这个网络节目使她不仅在节目制作和人际沟通上小有收获,还因为出镜的原因,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

“国内那么多观众、网民会看到你,会给你评论,不管是好的、坏的、支持的、贬低的,你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去接受,并且从中看到你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不要把它看得太个人化,我觉得心理建设上学到了很多。”王冠说。

当然,网络平台上 “出头露面”,在表达自己、提高人气、收获成长的同时,留学生也不是心无顾虑。

王冠:我觉得从中国出来,历史环境和媒体环境就自然会带给我们一种自我审查的意识吧。国内到底是对哪些东西能接受、哪些东西接受不了,观众朋友们他们的接受度有多少,会不会想要骂你。

尽管如此,留学生创办网络自媒体平台,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声音的热情和势头依旧不减。而各种声音“百花齐放”,各个文化“百家争鸣”的状态,大概是这群留学生努力争取的吧。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