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59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中国力推完善社保 跻身发达国家


在中国各地工资“涨”声一片中,中国力推建设完善社保体系等战略,为迫在眉睫的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中国官媒新华社说,内需空间和创新空间是中国政府认定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口,是达到经济转型目的的途经。两大“空间”涵盖扩大内需、产业转型、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节能减排四项内容。

*摆脱低端拼搏 提升农村保障*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经济转型通俗来说就是改变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拼工资等的“低端拼搏”发展手法,转而进入技术含量更高、资源和环境消耗更低的发展境界。它是欠发达国家转化为发达国家的过渡环节。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成熟的基石。但是,中国这一方面正处在瓶颈地带。

茅于轼:“目前的主要薄弱点是农村保障极其缺乏,包括生活最低保障线、医疗服务、教育拨款等方面都大大落后。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向来以城市为目标,数十年没有改变;农民作为二等公民在社会服务方面境遇依然低下。 ”

茅于轼表示,中国城市居民近年来在以上方面获得的保障已经大大提升。

*提高劳动报酬 平衡收入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对媒体表示,中国劳动所得偏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仅为40%多,低于发达国家的60%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50%以上。

郑功成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造成再分配环节上社会保障分配的失衡。归根到底,提高普通居民收入和加强社会保障将解决国民后顾之忧,提升内需能力。

*产业链上高低兼顾*

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中国产业升级已经进入了状态。相对改革开放之初的以进口“为生”的技术“赤贫”,中国目前已经在向国际市场出口技术,包括高速铁路和通讯技术等都是引人瞩目的领域。总之,中国完全具备依靠技术而非依靠“体力”产出的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则说,除了产业升级之外,中国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劳动者的数量。为了解决众多人口需就业的现实问题,仍然必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功夫”。他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必须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私营中小发展不顺损害就业*

关于人力资本建设问题,茅于轼指出应该落实到就业层面,而中国就业面临的问题在于统计手法不完善和中小企业缺乏扶持。

茅于轼表示:“就业主要依靠私营中小企业,而非国营大企业。但是,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不太顺利,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说,虽然中央政府连续数次发文强调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视,显然都徒劳无功。国企仍然是金融行业和地方政府眼中独占鳌头的“宠儿” ,这于就业市场而言有害无益。

*节能减排理念有待推广*

如何落实中国经济转型的节能减排战略,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市场承受度和政府的政策是这个战略的两条腿。

赵晓说:“首先是产业扶持。政府如果能够对幼稚的环保产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者在融资上予以支持,将有助于产业起步;其次在市场承受度方面,如果人们节能减排意识强烈,许多人将更加青睐环保产品,愿意付出较高价格;最后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传统能源价格上涨。”

分析说,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将决定它是否名符其实地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