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24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坎昆峰会阴晴难定 各方博弈效果失意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正在在墨西哥东部城市坎昆举行。不过,在本次谈判会议上,工业化国家与非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应对全球暖化问题上的鸿沟继续扩大。

*美国被促而不动*

本次11月29号到12月10号举行的会议目标为达成一份协议来接替《京都议定书》。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在会议上表示,美国必须承诺增加温室气体减排量,以便联合国气候会议得以取得进展。这一提议加深了工业化国家与非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分歧鸿沟。

日本一名高级官员表示,日本反对延长仅对发达国家有减排要求的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并将力争使各国达成一项涵盖范围更广的协议。

美国作为唯一不认可2012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承诺到2020年减排以2005年为基础的大约17%,相当于1990年基础上的零减排。

*中国坚守京都议定书*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国之首的中国言行备受全球媒体关注。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经过国际社会长期努力达成的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京都议定书》必须要坚持,其第二承诺期应该继续。他在坎昆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要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

解振华表示,中国已采取节能、提高能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增加森林碳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尽可能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他并且说,中国希望获得国际社会在技术方面的帮助,以便尽早出现碳排放峰值。

*发展中国家喜自主*

正在参加这次会议的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对媒体说,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可以用较低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实现现代化。但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碳排放呈上升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必要的碳排放增长空间。

同在参加会议的“绿色中国竞跑未来”活动联络人卢思骋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进行减排,不过强调以自主为基础。

卢思骋说:“中国的确可以进一步减排,有空间提高能效,政府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这一切不应该作为中国的减排责任被放在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责任以及需要采取的行动其性质是不一样的。”

*印度态度积极 效果失意*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批评美国提出的减排量“至少令人失望”。他在会议上提出的温室气体排放确认新法,虽然被认为可能是美中之间达成一致的桥梁,但是遭到中国反对。

拉梅什提议,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1%的国家每隔两到三年向联合国报告一次。

印度新德里科学和环境中心(CSE)主任布什安(Chandra Bhushan )认为拉梅什的提议过于亲美,是“为了讨好美国”。

*各方博弈 短期无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兼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易生对美国之音表示,他对各国在减排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并不持乐观态度。

郑易生:“我个人比较悲观。这是一个博弈,各自的底线都不能触动。这是博弈论中的纳氏均衡状况,即各利益方处在按照自己的理念和原则考量的格局中。所以用数学概念说就是根据现有的思想和格局,短期内没有解。”

郑易生说, 从目前的处境状况来看,不确定性的环境灾难值得人类特别关注。

牛津大学最新报告称,各国如果仍然无法就碳排放限制达成一致,本世纪结束前会有多达10亿人口失去家园,50年内将有多达30亿人口失去清洁饮用水。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29【时事大家谈】习近平访法前夕 欧盟先给下马威?习近平“大食物观” 为何要百姓“端牢饭碗” ? 嘉宾: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赖荣伟博士; 中国时政评论人,自媒体“小民之心”主持小民先生;主持夫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