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03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中国再遇非洲暴动 应反思政策?


非洲的赞比亚一处中资煤矿发生暴动,导致中国管理人员伤亡。有分析称,中国工作人员在非洲遭遇此起彼伏的负面事件应该引起中国政府注意从而重新审视其非洲政策。

*中国投资非洲 屡遭泄愤*

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以南大约320公里处的科蓝煤矿8月4日发生工人暴动,导致一名中方经理死亡和两名中方人员受伤。

据报,赞比亚科蓝煤矿工人当天因对工资不满举行抗议。包括该煤矿的矿工、当地无业者和其他煤矿的工人在内的数百人冲击中方人员驻地并试图抢劫和袭击中方人员。

“全非新闻网”刊文称,这是中国近年投资非洲活动所遭遇的一系列暴力事件的最新发展,应该促使中国政府意识到“在非洲发展”并非没有风险,而且为了自我保护,或许应该“反省其不干预政策”。

该报道指出,科蓝煤矿本身已经并非第一次发生赞比亚矿工与中国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2010年,同为工资问题引发的矿工抗议事件中,中方管理人员向抗议者开火打伤13名矿工。此外,苏丹、埃及等地都发生过中国员工被当地人绑架的事件。

美国《赫芬顿邮报》本月初报道,塞内加尔“鞋都”恩加耶梅赫的鞋匠通过几代人来完善拖鞋制造业,但是,中国人仅几个月时间便仿造和大量生产出他们的款式,并将皮制改为塑料,以四分之一的价格售给当地人。

*经济实惠与外交利益反差悬殊*

“全非新闻网”说,中国拓疆非洲尽管获得经济实惠,但是在外交事务上却没有能够施展拳脚。它引证苏丹和南苏丹的例子说,中资公司统治着南苏丹的石油领域,而且中国政府向南苏丹承诺80亿美元的贷款,但是中国却没有能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解决南苏丹与苏丹两国之间的尖锐石油纷争。

中国前驻南非和津巴布韦大使刘贵金对中国官方媒体表示,中国正在吸取过去的教训,“在某些地区冲突中可以充当斡旋者,提出建议和推动和平进程”。

中国和非洲国家上个月举行了高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的信用贷款,以用于基建、农业、制造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

胡锦涛形容西方国家在援助非洲时附加的人权条件和规定是“没有必要”会“成为负担”。

*分析:西方非洲政策曾经失败*

北京的评论人士宋晓军对美国之音表示,非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过,西方上世纪的参与没有能够拯救非洲大陆,这部分致使当地政府寻求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进行合作;中国寻求向非洲输出工业化生活。

宋晓军说:“中国向非洲输出工业化生活,帮助它建基础设施。非洲只有通过实现工业化才能走出困境,其耕地如果不通过化肥和农田水利建设根本解决不了生存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充满矛盾的地方,但是却成功实现了工业化,解决了粮食问题。”

正在非洲进行6国访的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塞内加尔发表演说时称,美国在非洲是“致力于建立能够增加价值的可持续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从中获利”,即美国追求国际平等关系,而并非“顾客与卖家”的关系。她说,美国支持民主以及普世人权价值;那种外来人从非洲攫取财富而不为非洲人着想的做法在21世纪应该结束了。这番话被解读为对中国的批评,遭到中国反驳。

赞比亚人、《致命援助》的作者莫约(Moyo)曾经指出,在过去60年,非洲大约接受了1万亿美元的援助,但是,非洲的人均收入目前仍然低于上世纪70年代水平,这些援助使穷人更穷;援助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慷慨的援助只是增加了非洲的腐败及民众对援助的依赖。

非洲大陆面积相当于3个中国,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人口超过8亿,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但非洲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八年指明244个方向,习近平如何成为政治超人?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2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19【时事大家谈】民主峰会首尔登场 美中互批不民主?习普若终身掌权 对中俄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嘉宾: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主任、政治学教授金珍镐;“自由中国运动”发起人邱家军 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