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49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上海故事《繁花》 真娱乐假史实争奇斗艳


2018年2月14日,在农历新年前夕,夜色中灯光下的上海市天际线和南浦大桥。
2018年2月14日,在农历新年前夕,夜色中灯光下的上海市天际线和南浦大桥。

中国电视剧《繁花》以19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商战为背景,讲述主角从赤贫致富的发迹故事。该剧去年底在官媒央视和网络平台播映一个多月来,不仅佳评如潮,还掀起上海旅游商机,让官媒疾呼“稳住影视剧带来的消费热”。

分析人士认为,该剧大获成功,除了剧情和画面皆动人外,导演王家卫勾勒出当年那个充满营商活力的老上海,对照上海封城以来、中国经济今日疲软的窘境,恰恰成为官民都需要的“安慰剂”。另有分析认为,该剧避开了敏感的政治红线,因此并没有反映当时真实的上海和中国。

《繁花》带动的商机持续引爆。例如,上海和平饭店的“英国繁花套房”虽开出每晚16,888元人民币(2,365美元)的高价,但从除夕夜到2月份的情人节、元宵节档次都已被预订一空。

另外,上海传统小吃“排骨年糕”近期的网络搜索量暴增近10倍、1月初单周的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三倍,而同一时间在旅游平台上的“上海私家团”等产品订单增长也高达75%。

中国官媒追捧《繁花》商机

官媒《经济日报》1月28日一篇题为《稳住影视剧带来的消费热》的评论形容,上海这般久违的荣景,全拜电视剧《繁花》所赐,因其开播后,迅速成为上海民众的热议话题。尽管全剧已播毕,但影响力不坠,剧中主要场景如黄河路、外滩27号等地都登上网红胜地,还有网民制作“繁花之上海逛吃攻略”来引路。

该文强调,想让《繁花》持续变现、带动消费,“还需要政府和旅游部门齐发力,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文化旅游中来。”

《繁花》改编自中国作家金宇澄的同名虚构小说,经香港知名导演王家卫的精心雕琢下,以细腻的光影勾勒出剧中人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鏖战于上海股市、餐饮与外贸服饰市场的恩怨情仇,以及主角阿宝的致富故事。

网民尤将剧中精彩对白视为商场箴言,例如将上海股市比拟为纽约帝国大厦“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8.8秒”、“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以及“人嘛,总要被一样东西套牢的,不是股票就是房子。”

《繁花》如梦 港媒: 上海股市荣景不再

然而,这部自2017年筹拍、被誉为掀起“现象级”热潮的电视剧,播映时的真实上海却与剧中情节全然背道而驰,所引发的政经话题也格外受到舆论及学术界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1月27日发表题为《枯萎的财富(Wilting Fortunes)》的分析称,该剧设定的1990年代初期,上证综合指数才刚开市不到两年就飙涨167%,但今日的沪股却自2021年底飙上高点以来,已蒸发掉1.45万亿美元,全中国的资本市场更从当时的总市值13万亿美元,萎缩了三分之一,逼得股民只能在痛苦的现实中缅怀昔日的辉煌。

港媒《香港01》1月27日的分析更堪玩味,该文直指,《繁花》首集以“中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为引子,佐证中国股份制当时快速的改革步伐,但这些政绩如今看来也已是明日黄花,与中国近年的政经走势大相径庭。

该分析称,中国经济现在走上“国进民退”的路线,外贸又因与西方国家交恶,导致出口创下7年来首次下跌,就连邓小平本人也落入中共领导班子刻意营造的“扬毛抑邓”论调中。

暗批资本游戏 《繁花》避开政治红线

对于《繁花》所衍生的政经意涵,在南台湾高雄的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李明轩表示,其剧情明显异于中国现况,却大获官民一致好评,最主要原因应是,该剧符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好中国故事”要求,尤其剧本改编后,避开了原著小说中1987年前的故事脉络,不提政治改革、也不批判中国的旧威权思维。即便是财经领域,该剧也巧妙避开官方对资本炒作的底线,改走政治正确的主旋律:资本战争最终没有赢家,凭借自身实力、努力拚搏的人终能创业成功。

李明轩告诉美国之音:“所谓的底线就是,虽然说(剧情)里面在讲,资本市场这种股民跟那种机构之间在股市兴风作浪、对决等等,可是到最后,这些操纵股市的人都没有好的下场。”

尽管这出剧有其政治正确的一面,但不少网民还是看出热闹之外的门道,大发恐遭网管审查“刀锋边缘”的感叹。

有微博网民留言说:“主旋律作品看得很难受,《繁花》却让大家很认可,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意识形态其实和主旋律不同?”

另有网民开始怀念起当年的开放氛围,感叹现在境内气氛“比较像是1949年(中共建政初期)的意识形态”

学者看《繁花》 揭王家卫“没写的史实”

尽管电视剧是文艺娱乐作品,本不须像纪录片般忠于史实,但分析人士直言,《繁花》的剧情之外,有许多导演王家卫避而不谈的历史背景更值得令人三思。

原籍中国四川、现移居台湾的作家上官乱说,90年代正值她童年期,她感受过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氛围。她说,该片提及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却未明说,当时中国已改革开放达10年之久,邓小平为何要继续强调开放。上官乱认为,这剧情背后说不出口的历史大事就是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

上官乱说,天安门事件后,西方世界因中共把坦克车开进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而对中国展开经济与技术封锁,加上当时北京领导班子在事件后停下改革开放脚步,邓小平才会借南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继续开放、吸引外商外资的决心。但《繁花》若刻意忽略这一敏感事件,恐让部分剧情失去历史脉络。

上官乱告诉美国之音:“像主角为什么连纺织机器都要到日本去买,而且还要冲破那么多阻挠,只是因为他不认识日本人或者是不懂外贸的政策?不!真正的原因是当时整个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此外,该剧还有一个更政治正确的面向,那就是,国家机关人员各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就连在外贸公司上班的女主角收到一对耳环后,也坚持要用自己微薄的薪资买下,还因此被调查了很久。上官乱直言,这跟当年中国的腐败实况严重不符。她说,当年的外贸管制环境下,外贸公司相当于外贸局,垄断权力的结果是暗藏各种人事腐败,跟《繁花》剧情所描述的截然不同。

《繁花》所描写的90年代时期,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正好就在上海求学,并且从事外贸工作,他亲身领略过当时的上海商业环境。他说,该剧所描写的炒股、餐饮跟服装等生意,看似竞争激烈,却仅是上海商界金字塔顶端的视角,和多数老百姓真实的底层经济生活连结性并不高。

夏明说,当年真正撑起上海经济浪潮的是历经六四事件后、下海经商的知识分子,以及已在上海颇具规模的各大外资企业。当时部分官员及其亲属利用特权掠夺低价物资,倒卖到市场上,谋取暴利,亦即所谓的“官倒”,还有更多官员直接将权力放入市场兑现,这些官场腐败面和官商勾兑的攀附丑态都难透过《繁花》真实重现。

夏明告诉美国之音:“(当时)任何的民营企业家跑到上海去闯天下,必须得要攀附上海这些官员,甚至跟(周边省份)浙江、杭州这些的书记、市长,甚至上海市政府市长的家人都会带到公司里边任职等等。”

对于《繁花》受到中国官民好评的现象,夏明跟上官乱有不同的观察。夏明分析,最新的中共领导班子中,习近平曾先后在浙江跟上海主持工作,下属王沪宁、韩正等人也都有上海的地域背景,自然乐见这一部以上海“政治基地”为背景的电视剧为其巩固话语权。

上官乱则从民间角度分析称,中国影视产业长期遭遇从央视春晚到“过年就要吃饺子”等中国北方文化所垄断,但《繁花》以上海方言为底蕴,打破此一格局,因此受到沿海地区观众的青睐。

《繁花》之后 学者: 盼中国一改“高人”相助的人治社会

台湾学者李明轩则于1月23日发文分析,《繁花》中的人物每逢事业难关或被逼至绝路时,总有“高人”现身,提供锦囊妙计或通天人脉,助其化险为夷,让观众拍案叫绝。但她认为,这般剧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人治”特色,因碰触到人们心中最幽暗的痛苦跟难堪,才反而紧扣人心,但归根究柢,她说,中国应累积群众互信的社会资本,建立法治社会,也许才能让人民得到幸福感跟公平正义的正途。

评论区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30【时事大家谈】马斯克突访中国,北京为何高调礼遇特斯拉?中俄防长称赞两军合作稳定世界,美国打不散中俄? 嘉宾:香港资深媒体人纪硕鸣; “自由中国运动”发起人邱家军; 主持人:许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