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台湾观察人士指出,“一带一路”效果极其有限,包括欲转型为“规则制定者”成果有限,欲打造以中国为首的“新雁行体系”完全失败,对国内省分和参与国家的经济成长毫无帮助,海外投资人不买单,“人民币国际化”亦停留在自吹自擂。
中国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际,台湾智库国策研究院周四(10月19日)于台北举办“中国带路战略十年总检讨”座谈会,从经济效益、地缘政治、中国国内影响等层面检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成效。
台新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李镇宇在会中表示,中国一带一路的三大经济战略目的成效均极其有限。首先,虽然召开许多会议、发表大量声明,但这与中国成为“规则制定者”仍有一大段距离。第二,不同于日本发展出雁行体系,中国带着技术和人力到当地,没有钱要和中国银行借,利润和就业机会属于中国,留给对方的反而是债务较多,“一阵子之后大家慢慢退出,中国这个雁行,飞了半天回头一看,只剩自己在飞”。
李镇宇也分析,中国2013年声称最能受惠于此政策的省分是福建、新疆和沿海五省份,但除了福建省经济排名从中国11名前进到第8名,其他省分变化不大。对外而言,参与带路的64国这十年经济成长率2.31% ,核心25国经济成长率2.39%,而不包含中国的全世界新兴市场经济成长率是2.42% 。由数字而言,完全看不出来一带一路对经济拉抬有任何帮助。
李镇宇还提到,2017年推出的一带一路ETF指数基金(KraneShares MSCI),到现在总共跌了18.6%,显见投资人也不买单。“人民币国际化”也因人民币非自由流动货币而效果有限,“很多人左手拿人民币,右手就换成美金”。
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则说,北京庆祝“一带一路”十周年,但中国经济成长迟缓,中国对海外投资的资金自2018 年以来持续枯竭,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关注不如以往,意大利计划退出,今年欧盟国家只有匈牙利出席高峰论坛。相较而言,美日澳推出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美国串联G7的集体计划“全球基础设施暨投资伙伴关係”(PGII)才要开始落实。美国近期还推进“罗比托走廊”(Lobito Corridor)铁路计划以及“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等进展。
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的台湾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执行长董立文质疑,一带一路固然有部分成果,至今第三世界国家也大多欢迎,但中国的具体收获却如同一团迷雾。因为一带一路在公开资料上缺乏完整的统计与分析,政策目标和游离多变,使一带一路的绩效莫衷一是。
董立文批评,当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却在一带一路政策绩效上大打数字迷糊仗,为什么不照顾人民发展与福利,而要全球大撒币?
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张国城分析,一带一路带有“内外开放”的重要内涵。与其说是对外政策,不如说是发展西部区域这个中国的“内太空”,对其而言绩效评估不能纯粹算“外交帐”或“经济帐”。张国城也提到,一带一路开通俄罗斯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是重要的政治成就,也对中国回避海路风险,保障能源输入安全,有一定助益。
台北 —
相关内容
中国对外贷款合同检索
本数据集收录了约100个中国国有实体与非洲、亚洲、东欧,拉丁美洲和大洋洲24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借贷者之间的贷款合约。为了进行基准分析,数据集也提供了另外28个(商业、双边和多边)债权人的约142个贷款合同。这些基准合约来自喀麦隆。喀麦隆是政府公布了与各类国际债权人的所有债务合约的极少数国家之一。这个数据集体现了每一个贷款合约的金融特征(如本金、利息、货币、到期、分期偿还时间表、抵押,担保)和非金融特征(如偿还优先、保密条款、违约、终止和取消权利、适用法律,主权豁免)。
这些合同是通过威廉与玛丽大学的研究室AidData负责的多年数据收集项目获得的。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