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相万在跟时间赛跑,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斗争,冲击的,不仅是他自己的生命。去年八月,在南加州帕萨迪纳幽静的住宅区,65岁的韩相万为我们打开大门,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那是一条不时出现奇迹的人生道路。
*战乱失散成孤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六岁的韩相万随家人从汉城逃难,他走失了。韩相万说: "我无家可归,举目无亲,只能跟其他难民流浪,沿街乞讨,后来被一个农工收留,他照顾我六年,完成小学教育。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奇迹。"12岁那年,他抱着学医的梦想独自回到汉城。韩相万说:"我找到汉城国立大学医院,想请院长帮我找工作,但被门口挡驾。"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韩相万说:"我听到有人叫小孩、小孩,我回头,跟一个妇人回到医院。"韩相万遇到了在那儿工作的美国教授施耐德。
*路遇贵人奇迹频生*
韩相万说:"遇到施耐德是我人生的第二个奇迹。"施耐德来自美国的明尼苏达州,他倾听了韩相万的遭遇后,同意资助他上中学,还想带他回美国。韩相万说:"施耐德要完成的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是单身汉,依法不能领养外国孩子。但施耐德运用政界关系,在美国国会推动了为他量身打造的个人法案,1961年八月三十号法案通过。"这个私人法案让施耐德合法领养韩相万,是韩相万一生最大的转折点,也是关键性的奇迹。施耐德和养子韩相万在回美国前周游世界,韩相万到现在还收藏了当时养父买给他的各国纪念品。他16岁来到美国,顺利求学成长,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成家立业,跨足贸易和房地产买卖,实现了美国梦,然而,就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他遭到当头棒喝。韩相万说:"2002年十月,我被诊断出第四期的骨髓癌,已经在体内扩散。"
*恶疾缠身顿悟重生*
韩相万辞掉工作,变卖家产,在他女儿家,成立非盈利的《韩-施耐德国际儿童基金会》,帮助北朝鲜、柬埔寨和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孤儿,为他们提供粮食、衣服和医药。韩相万说:"我父亲的座右铭是“生而爱人,爱人而生”,他终生奉行不渝。癌症唤醒了我,我告诉自己,最好快点,否则来不及了。"韩相万散尽家财,家人是否意外?他的女儿罗密说:"不会,一点也没有,我知道这是父亲一直想做的事,好在他还有机会做,反正人到最后,身外物都带不走。"
*生而爱人,爱人而生*
张涵东是韩相万的基金会的青年部总裁,她说,做为一个成年人,她知道什么叫累,她相信韩相万非常累,不仅因为他工作勤奋,也因为他的病情。他从起床到上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孤儿谋福利。洛杉矶的美韩协会总干事俞思敬指出:"我认为韩相万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接受化疗、放疗,承受很大的痛苦,他却表现的更快乐,比一般人更有活力 。"不仅如此,他已经比当初预估的三到五年寿命多活了将近一倍,这不也是奇迹吗?韩相万说:"我朋友奇怪为什么我这么快乐,我没有健康,没有财产,但我每天喜乐,为了我还能做的事而高兴。"
*为北朝鲜孤儿推动立法*
他每天一心推动的是《北朝鲜难民收养法案》。韩相万说:"我在美国国会推动的法案,要帮助逃出北朝鲜、流落在亚洲各国的大约两万名孤儿, 让他们得到被领养的机会,他们散布在中国、蒙古、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韩相万说:"这些孤儿生活艰难危险,每天朝不保夕,如果被逮到,将被送回北朝鲜,被监禁,甚至被处死。"俞思敬说:"这些孩子没有家,也没有国籍,是没人照顾的孤儿,法案通过后,可以建立跨国的领养程序 。"传教士李美京也表示:"我和韩相万的遭遇很相似,他被领养,我也被领养,我们都获得重生的机会,我希望他推的法案能通过,让孤儿得到被领养的机会。"德不孤,必有邻,韩相万的基金会有上百的青少年义工,由张涵东领军,去年八月,他们为韩相万准备了一份特别礼物。张涵东说:"八月三十号是韩相万移民美国的五十周年纪念日,同时我们也完成为北朝鲜难民孤儿搜集请愿书的活动, 大约搜集了一万五千到一万八千个请愿连署,许多青少年都渴望见到韩相万本人。"
*移民半世纪最后的光热*
这些青少年为庆祝这个日子载歌载舞,。青年部成员切尔西说:"他绝对影响了我的人生,他鼓舞了我、激励了我,看到他为孤儿所做的一切,奉献自己的生命,我也想要效法。"华裔张吉米是韩相万的助理,他说:"虽然他有病在身,但他不顾一切,去做他自己一切的努力,去帮助别人。韩先生给我带来很大的鼓励、勇敢和自信 。"是医药的效力,还是宗教的力量,帮助韩相万的生命之火继续燃烧?他,还在等待奇迹。韩相万说:"我们搜集到将近四万个为法案背书的请愿书,通过的话,将成为我一生最后的一个奇迹,我可以在天堂安息了。" 今年五月下旬,韩相万在公开信中表示,尽管他跟绝症奋斗十年,上帝仍然给了他机会,让他帮助全世界最悲惨的北朝鲜孤儿,若不是有这个使命,他应该早就归天了。
*时刻顾念火尽薪传*
六月22日,66岁的韩相万离开了人世。韩相万的女儿罗密说,她父亲临终前嘱咐儿女要继续维持基金会,他时时刻刻都在为北朝鲜孤儿的命运担忧,罗密相信这是她父亲长期和病魔奋战不懈的动力。美国国庆的前一天,韩相万的亲友一起在南加州玫瑰岗墓园的教堂和他告别,留下来的是他移民美国半世纪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