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0:03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时事大家谈:30年后世界重现制度性竞争,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时事大家谈:30年后世界重现制度性竞争,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30:00 0:00

时事大家谈(2020年6月15日)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驳斥中共官媒曲解欧中关系,重申欧洲与中国不是中方所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中“制度性竞争”才是重点。美国政府不久前发布对华战略方针,称习近平领导下的北京热衷于夸耀中国的“制度优越”,全面挑战西方意识形态,并要求全党为两个竞争体系之间的“长期合作与冲突”做准备。

时事大家谈:30年后世界重现制度性竞争,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9:59 0:00


苏联解体后世界重现制度性竞争,谁开先河?究竟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容不得中国崛起和赶超,还是中共挑战世界公认的国际体系和价值观?习近平承受得住中西方制度性竞争的后果吗?

官媒蓄意曲解西方言论由来已久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表示,中共官媒曲解西方人士对于中国问题的种种谈话和文章,已是由来已久。比如,前几年召开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哈佛大学教授、文科史专家麦克法夸尔(McFarquhar) 的讲话被中共官媒硬生生歪曲得面目全非。

欧盟去年容忍了北京含糊其辞的说法,现在不忍了,原因有二。

首先,可能去年欧盟还认为这只是中共玩外交辞令,轻描淡写而已,可现在发现,这其实是中共蓄意误导国际舆论,蓄意欺骗,尤其是欺骗本国民众。

第二点,中共今年的表现已比去年更加恶劣,它作为制度性竞争对手的性质已更加明显。比如前几天欧盟发文件特别批评北京散布新冠疫情相关的不实信息。基于这种情况,给欧中双边关系的定义和定位已经含糊不得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万能筐,官媒啥都往里放

对于中国官媒在有关中欧战略对话的报道中完全“和谐”掉博雷利对制度性竞争的定义,北京的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认为,这就是宣传的需要。首先,中共官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说法就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所以就把制度的对立、制度性的竞争都丢进这个框。

第二,无论是央视还是新华社,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所以在目前中国在国际上非常孤立的情况下,它对国内民众就只报对自己有利的事。

现在新闻联播每天都有一个时段专门用来报道第三世界国家,欧美小党派,或三四流的政治家对中共的吹捧。这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但它就是要做给民众看,表明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很钦佩我们。这是中共惯用的手法。

欧盟肯定制度性竞争的前提,但仍认同与华合作

章立凡表示,前几天王毅说中欧不应是制度性竞争对手,而应是全方位战略伙伴,他定了这个调子,所以现在中共的所有外宣内容都按这个口径进行,无关符不符合事实。

当然,博雷利也讲到,欧盟无意陷入因中国隐瞒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冷战”,所以这也表明欧盟跟中国不是要对立和对抗,还是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中国进行对话与合作。

从欧盟角度来讲,虽然肯定了制度性竞争这个前提,但也仍然认为跟中共还有对话与合作的余地,这是欧盟目前有别于美国对华姿态之处。

美国当前对华政策基于对过往对华政策的反思

在美国的对华立场问题上,胡平表示,白宫上个月发布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是非常重要的文件。这在美国历史上,尤其近几十年中,以白宫的名义对另一国政府发表如此长篇幅的战略方针,实属少见,其重要性自然不可低估。

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基本建立在对美中建交以来这40年间的对华政策的反思之上。白宫这份文件强调,40年来,事实证明美国过去的对华策略思路低估了中共限制经济改革和不进行政治改革的意志力,反而还造成中共近年来的倒退。这就是美国现在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情况有变化了,和原来的估计不一样了。

白宫对华新方针强调保护美国利益,而非改变中国

胡平继续指出,这份文件也强调,美国现在提出的对华政策,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中国达到某种特殊状态,这也是为驳斥中方的指控做准备。比如中方会说,美国想在中国搞颜色革命,搞和平演变,所以文件就先强调,美国现在的对华方针政策不是基于想让中国做怎样的改变,而是基于保护美国自身利益,也包括维护世界的和平。总的来说,文件也是强调制度上和价值观上的根本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份文件确实具有强烈的不可否认的竞争性。

当然文件也同时谈到,尽管要竞争,但并不是必然导致对抗和冲突,有些利益一致的地方还是可以进行合作。所以美国目前这个方针和原来的方针相比,强化了竞争性。这种竞争性主要着眼于制度差异,基本价值观差异。

胡平指出,当然这是本届美国政府发布的,未必代表下一届政府也是这么主张。但他还是认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美国两党的共识。

红色帝国”步步战略紧逼,防范中共已是美国朝野共识

对于美国对华立场的改变,到底是因美国变了,还是中国变了,章立凡表示,双方都有变化,也就是通常说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作为一个红色帝国,正在崛起中。近10年或8年中,这个红色帝国首先是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做了地缘政治上的布局;然后从海军力量上讲,它连续制造航母,“走向深蓝”;在香港,它毁掉一国两制,并做武力统一台湾的军事准备。

这些都是在挑战美国的底线,所以美国也意识到了这种威胁。中国军方一些人士也一直都在强调中美必有一战。美国也肯定意识到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原有大国的权威。从贸易战上的“拉抽屉”,反反复复,再到这次隐瞒武汉肺炎疫情导致疫情在全球传播,而且美国受害最重。

这种种所暴露出来的中共的问题,美国不光是特朗普或蓬佩奥这类人士意识到,美国两党在中共问题上是有共识的。我们看到两党的议员正在跨党派地推出一些针对中共的法案。而且美国民调也表明,美国上下都对中共有了一定共识。

中共外交的统战手法:孤立顽固派,拉拢中间派,支持左派

央视近来连篇累牍地点名痛斥蓬佩奥,章立凡认为,这是中共试图把它老一套的统战手法用到外交上——孤立顽固派,拉拢中间派,支持左派。所以看到美国现在发生的一些社会冲突,中共媒体也非常高兴。它希望看到美国政府发生分化,美国两党发生分化,因为中共会觉得这对他们推行自己的意愿有利,他们觉得美国现在这种乱象对于中国将来实现治理全球的愿望是有利的。

中国国力上升,急于对外亮剑,中美中欧关系渐变

对于究竟是谁引起了这场世界性的制度性竞争,胡平指出,其实自中共建政以来,反西方、反普世价值一直都是中共外交的底色。只不过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发展经济,也鉴于自己实力有限,所以在那段时间调门不高。八九之后,中共出于维护一党专政的需要,重新拉起反西方、反普世价值这面大旗。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他们这么做的底气更足了,所以越来越不耐烦韬光养晦,越来越急于对外亮剑。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看到中美关系,以及中欧关系都逐渐改变。

中共用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掩盖自己的主动出击

胡平回顾道,习近平一上台就提“七不讲”,当中第一条就是对普世价值的否定。这与过去“江胡”时代,在这层问题上至少还有些不那么明确的立场显得很不一样。再加上他提出要推广“中国模式”、“中国方案”,要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加上一系列配套操作,如“一带一路”、亚投行、孔子学院等等。他把这种种做法都包装在所谓“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叙事里边。他把这一切说成是别人见不得我们好,以此掩饰自己的主动出击和咄咄逼人,以此掩饰因基本价值观上与自由民主国家的根本差异而引发的矛盾。

尤其这次疫情之后,中共发布的那种对疫情的叙事,都显示中国这种立场。不光是美国和欧盟,恐怕整个国际社会都不能不感到警惕。

毛特别讲姓资姓社,毛的言论影响现任领导的现实角色

说到邓小平不争论“姓社姓资”,江泽民仍提“与世界接轨”,而到习近平时代,西方国家出现对中国的制度性恐慌,章立凡表示,这还得从毛泽东说起。

毛泽东是要讲“姓社姓资”的,他讲过,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战胜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现在美国正面临种族问题引发的骚乱,那么回顾1963年8月8号,毛泽东发表《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正义斗争的声明》。1968年4月16号,在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后掀起的美国黑人抗议运动中,毛泽东也发声了。

章立凡觉得,毛泽东的这些言论可能对现任领导人,当时作为一个懵懂成长中的少年来讲,他可能也是热血沸腾过的。所以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可能就会影响到它在现实中的角色。

当然,邓小平讲韬光养晦,不当头、不争论,叫停“姓社姓资”的争论,那是因为邓小平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积累财富,所以他不能争论,一争论就露馅了。所以他只能韬光养晦,把自己长远的战略意图隐藏下来。当然,江泽民时代也是继承了邓时代的这个外交路线。所以现在回顾起来,这段期间,中国同美国、同西方世界的关系是最好的。

华为事件期间欧洲尚有犹豫,疫情事件后开始认同美国

章立凡说,现在不同了,现在中国强大了、有钱了,现在讲的是“四个自信”,制度、道路、理论、文化,都离不开所谓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这个大前提。所以这种思维之下,加上他又非常强调斗争哲学,那当然会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制度性恐慌。

从华为事件到武汉肺炎,可能美国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制度性恐慌。欧洲在华为事件的时候还不太认同,但现在通过武汉肺炎这个事件,欧洲也开始认同美国的这个立场。这就是现状。

==========================================
嘉宾和观众听众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美国之音。
==========================================

YouTube视频:30年后世界重现制度性竞争,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时事大家谈》YouTube播放列表:http://bit.ly/VOAIO-youtube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