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和之后,人们继续关注中国私人企业的前途。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新总理李强的言论来看,人们似乎听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是中共真正的想法呢?
中国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对一些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最突出的改革就是习近平在2月28日举行的所谓“民主协商会”上提到的改革。习近平在讲话中主要指出了两个改革。一个是金融体制改革;另一个是科技工作体制改革。有关专家认为,这恰恰反映出习近平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
中国人大将产生新的一届国务院。人们普遍关心新政府如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解决经济问题。但是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解决中国经济最大隐患方面,新政府恐怕乏善可陈。
2023年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经济产出增加的速度将从2022年的3%提高到2023年的5.2%。但是在中国即将召开的“两会”,尤其是第14届人大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存在巨大问题,前景并不乐观。
最近被美国击落的中国间谍气球再一次使中国对美国的间谍活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有关专家指出,更多的中国间谍活动是普通人所没有注意的另类间谍活动。
中国的尖端武器装备近年来快速进步,质量大幅提高。美国知道中国的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但是,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争取阻止中国盗窃美国技术和知识的努力并不成功。
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美中关系走过了四十四年,经历了从合作、战略合作伙伴到最大竞争对手的变化。很多美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美国对华关系四十余年误入歧途了吗?
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经济界近年来一直谈论的话题,也是中国一直强调“制度自信”的一个证据。但是最近以来,中国似乎离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越来越远了。
中国1月14日公布的去年12月解封以来死于新冠的人数是接近6万人,比先前公布的37个人暴增1600倍,中国政府的诚信再次受到重大挑战。美国之音记者平凡采访的专家学者们指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讲实话和掩盖真相是长期的行为模式。
1月1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将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强调,美国必须积极正视中国共产党构成的挑战,并为进行中的双边竞争进行准备。美国和中国正在冷战吗?
2022年岁末,中国主流新闻喉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转载了《光明日报》12月2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强调习近平对历史的重视,强调当今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中共何以如此热衷历史?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教授是研究现代东亚历史和现代国际史的顶级历史学家。在美国之音记者平凡近日对他进行的专访中,文安立教授特别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以美国和西方为敌、西方世界对中国误判四十年、中国强调历史上的辉煌等问题。文安立教授表示,中共帝国遗风,美化过去,显示出现在的虚弱。
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获得连任,迈向终身制,志得意满。但是不到一个月就爆发了“白纸革命”。与此同时,中共党内矛盾激化,美国和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警惕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并没有停止。在这种环境之下,习近平会如何终局?
从1989年6月23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到2005年3月8日卸任中国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中国政坛最高舞台上的聚光灯下活跃了将近16年。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最后谢幕。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说,前中共总书记、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从1989年6月23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到2005年3月8日卸任中国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中国政坛最高舞台上的聚光灯下活跃了将近16年。
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巩固权力之后,会武统台湾吗?对外会重新闭关锁国、与美国和西方进一步对抗吗?对内的“清零政策”会继续下去吗?经济上“国进民退”会成为大趋势吗?人们在纷纷猜测、分析,习近平下一步要干什么?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二十大上,丁薛祥成为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六,年龄最小(今年60岁)。一般认为,丁薛祥将在明年担任中国国务院排名第一的副总理。外界普遍反应,对丁薛祥知之甚少。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获得习近平的青睐?
中共“二十大”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组建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坊间对新常委会的组成已经有诸多猜测。美国之音记者平凡采访专家,探讨了中共最高领导层提升、选拔的内在秘诀。
中共“二十大”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习近平连任中共最高领导人。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要实行终身制。无论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很多人对这一点都感到担忧。究竟终身制有什么可怕呢?
从2018年中国修改宪法,取消了国家主席任期规定以后,人们一直在谈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打破任职两届的惯例,继续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问题。习近平是否连任,是否继续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前途真地很重要吗?美国之音记者专门采访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政治经济学副教授史宗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