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记者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9日发布最新民调显示,多数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仍然处于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些负面看法主要与中国的人权政策有关。与此同时,不少国家的民众尽管对中国印象不好,却都认为自己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尚好。
世贸成员国在上周结束的第12届部长会议中达成一揽子协议,其中包括对新冠疫苗专利部分豁免的协议,允许发展中成员在不寻求新冠疫苗专利持有方授权的情况下在本国生产和出口新冠疫苗。分析人士担心,从长远来看,对新冠疫苗专利的有限豁免可能使中国成为最大受益方。
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 (Joseph Nye) 表示,尽管从表面上看,乌克兰战争让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实际上那只是北京与莫斯科为应对美国而在互相利用。而普京发动的侵乌战争未能速胜也让习近平慎重考虑他是否要“武统”台湾。他还表示,中国军方最近宣称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并不能改变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平衡。
中国政府和军方最近抛出台湾海峡不属于国际水域的说辞并通过官媒不断炒作。安全和外交领域的专家认为,中国所谓“台海为中国内海”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一旦被证明它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去执行时,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最终是北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中国称为美国的长期挑战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美中关系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刻,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低谷。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让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对台海的局势越来越感到担忧。白宫负责印太事务的最高级别官员坎贝尔上月表示,美国不希望看到下一场“乌克兰”危机在亚太爆发,他指的正是中国对台湾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不少学者都对美国长期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奉行的“战略模糊”立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美国应更清晰地表达将动用武力干预中国针对台湾的军事行动,从而对北京起到威慑作用。但也有专家表示,坚持“战略模糊”政策仍然是必要的。美国之音记者林枫最近专访了中国军事战略专家、斯坦福大学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梅惠琳。梅惠琳是仍然主张坚持“战略模糊”的学者之一。我们接下来就连线林枫,请他来介绍他对梅惠琳的采访。
就在美国政府一项行政命令规定美国人和实体必须出清其所持有的,有中国军方背景企业的股票或债券最后期限到来前,负责执行该禁令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却悄悄告诉美国投资人,他们不会因为继续持有这些证券而受到处罚。拜登政府此举引发争议,并招致美国政界两党人士的批评。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在对华商品关税的问题上,华盛顿应把其置于美国对中国整体战略的高度予以考虑。这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一天前就拜登政府正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商品关税以缓解美国高企的通胀率有所不同,再度反应白宫内部在对华关税问题上意见的分歧。
中国军事战略专家、斯坦福大学弗里曼·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认为美国应坚持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她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台海两岸军力已严重失衡,过早表明战略意图可能会导致解放军先发制人,打击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和航母群,使华盛顿出兵保卫台湾的承诺落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26日发表了各界期待已久的对华政策讲话。他表示,美国的战略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投资、协同、竞争”,也就是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及加强与盟友合作的同时与中国展开全方位竞争。但布林肯也强调,美国无意改变中国政治体制,也不希望与中国进行一场新冷战。美国外交政策专家认为,布林肯的讲话依然未能阐明本届政府对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美国总统拜登5月23日在访问日本期间正式启动备受关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分析人士认为,IPEF在现阶段的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标志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坚定承诺,但框架的关键部分存在短板,有待在未来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并加以解决。
美国的通胀率正处于40年来最高水平。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在抑制通胀问题上面临挑战。一方面,美联储持续加息可能会导致经济陷入滞胀甚至衰退。另一方面,部分取消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加征的中国商品关税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面临政治阻力。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星期二(5月17日)表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控制美国高企的通胀率,即使这么做会推高美国的失业率。有经济学家担心,美联储持续加息有可能让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的通胀率正处于40年来最严重水平。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之一。这位早在1982年就来到中国,并在中国断断续续生活了33年的德国人最近接受美国之音专访,表达了他对中国“清零政策”下大规模封城做法的沮丧和失望。他表示,中国当局的强硬做法让人们对中共威权体制感到恐惧,这种危机感甚至超过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协调员坎贝尔星期三(5月11日)表示,美国要与出席美国-东盟峰会的东盟国家领导人讨论台海局势,防止下一场“乌克兰危机”在亚太地区上演。
美国总统拜登主持召开的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将于5月12-13日在华盛顿登场。此次峰会正值国际社会普遍将注意力集中放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之际。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星期四(5月5日)发表的对华战略,尽管因为布林肯确诊新冠而被推迟,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演说将突出美国仍视中国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一项美中关系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伙伴关系感到严重关切。大约九成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中俄联手对美国来说是个严重问题,其中包括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也再创新高。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专家、学者以及智库在俄乌问题上基本上与中国官方的立场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与官方立场的趋同折射出中国外交政策讨论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学者不敢真正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反成政府传声筒,“回音壁”的现象尤为严重。
美国之音专访知名地缘政治专家、国际关系分析师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 弗里德曼认为,俄乌战争无论结局如何,俄罗斯世界三流国家的本色一览无余。和俄罗斯一样,中国也在自我削弱,在很多方面,中国的敌人是自己。至于美中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习近平个人,修复美中关系全在其一念之间。弗里德曼还表示,中国不敢贸然武力攻台,因为风险太高,而一旦失败,将会危及中共的政权稳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