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记者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上个月曾秘密前往北京,这是拜登政府官员近年来对中国的最高级别访问。美中关系的观察人士认为,伯恩斯的秘密出访显示美中双方都有意缓和紧张关系。
美中两国恢复了在商贸领域的高层会谈,延续了双边关系“解冻”的势头。继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周四(5月25日)在华盛顿与到访的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举行会晤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周五(5月26日)在底特律也与他举行了会谈。王文涛是拜登政府上任两年多以来首位抵达华盛顿的中国部长级官员。美中关系的观察人士认为,此次美中高层接触能够成行已属不易,在双边关系中新的冲突点正不断出现且进一步“解冻”的后劲恐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北京不抓住机遇,美中之间的“外交融冰”或就此止步。
美国总统拜登预计将于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前后签署一项备受瞩目的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中国某些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这将是拜登政府继去年10月实施对中国高级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以来采取的又一举措,目的是限制中国获得可提高其军事力量技术的能力。分析人士认为,这项行政命令的出台有助于填补美国一个主要的监管缺口,即建立起一个筛查出境资本的机制。
美国总统拜登预计将很快签署一份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中国某些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限制标志拜登政府在经济领域对中国采取的行动更进一步。上周四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表对美中经济关系愿景的讲话,强调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要优先于经济利益。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星期四表示,美国寻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公平的经济关系,采取某些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而不是获得经济上的竞争优势。分析人士表示,耶伦的演说反映出拜登政府寻求在国家安全和维持与中国互惠的经济关系中找到平衡的努力。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中国科研人员在研发疫苗的过程中安全隔离措施失灵而意外泄露。与此同时,中国退出了联合国对亚洲国家“湿货市场”进行调查的项目。专家认为,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和野生动物交易的普遍存在让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始于中国成为可能。
在过去十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希望能够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并使其也能像美元和欧元那样,跻身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行列。去年爆发的乌克兰战争导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使人民币至少在俄罗斯已取代美元成为交易量最大的货币。但国际金融专家说,受到其自身问题的限制,北京让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进展缓慢,几乎不可能在可预见未来撼动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中国政府最近向外国企业释放了一连串积极信号,表示中国经济前景乐观,政府亦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但与此同时,北京连出重拳,打击在华外企,先是暂停德勤北京分所营业三个月并处以罚款,随后又接连拘留了一家美国企业和一家日本企业的员工。分析人士指出,在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后,外国企业对中国难以预测的商业环境抱持更谨慎态度,而地缘政治特别时美中关系的持续紧张也使得外国企业越来越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
在各方把焦点放在TikTok之际,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本周发布了一款旗舰智能手机,但这款手机只能接入4G移动网络。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说,华为通过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美国的制裁下存活了下来。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华为部分4G设备的生产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已持续三年多,拜登政府正考虑进一步上紧螺丝,完全切断对华为的技术出口。
曾在1989年现场报道天安门民主运动和中国当局血腥镇压的前CNN北京分社社长齐迈可(Mike Chinoy)日前出版新书《报导中国》,通过对100多位曾报道中国的美国记者的采访,讲述自1945年中国国共内战直到当下这70多年来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变迁。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正式开启他的第三个国家主席任期之际,他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挑战就是如何突破他所说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全方位遏制。随着美中“科技战”不断加剧,拜登政府也在加紧“筑墙”并填补漏洞,在中短期内,北京的新举国体制可能仍无法助力中国实现战略技术的自给自足。
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一报道,台湾总统蔡英文已说服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把两人的会晤改在加州举行,而不是台北,理由是中国可能做出的军事反应会对台湾的安全不利。然而观察人士认为,即便如此,北京还是可能做出激烈回应。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预计将在本周日(3月5日)开幕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一个由清一色他的亲信组成的经济团队班底。在去年12月突然取消重创经济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后,中国领导层正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振经济。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仅为3%,为几十年来最糟糕表现。但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认为,由很可能出任总理的李强领衔的新一届经济团队并无太多亮点,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诸多艰巨挑战,但由于习近平对忠诚的看重高于能力和经验,再加上他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团队是否有能力和空间去推行务实的经济政策令人存疑。
自中国侦察气球闯入美国领空被击落后,北京是否给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等问题让美中关系的下滑势头进一步加剧。中国外交部连日来对美国进行严词批评和指控引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回应,指中国的粗暴宣传,“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然而,分析认为,美中双方仍有沟通,关系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随着有关中国间谍气球的更多细节浮出水面,安全专家警告说,在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中国间谍气球项目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的威胁。
美国总统拜登在周二(2月7日)晚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说中表示,美国寻求与中国竞争而非冲突,但他也发出警告,如果中国威胁美国主权,将采取行动保护国家。上周六,美国击落了一个飞越美国领空的中国侦察气球,该事件加剧了本已十分紧张的美中关系。美中关系的观察人士指出,拜登政府的基本对华政策将保持不变,但2023年美中关系回暖的希望正变得愈发渺茫。
美国总统拜登将于美国时间周二晚向新一届国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演说,但围绕拜登政府是否及时、有力地处理中国气球事件的讨论并未消去,有分析认为,拜登总统的演讲稿有可能会因该事件而修改。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问中国。这将是拜登政府上任两年多来,前往中国访问级别最高的官员,也是2018年以来首位到访中国的美国国务卿。观察人士对访问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普遍预期不高。也不认为美中关系在2023年能够有所突破。
习近平标志性的“清零”政策以混乱无序的方式收场加深了外界对这个政权反复无常的看法,它可以迅速反转,并愿意让中国人民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会让世界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更加困难。
在中国多地面临政府突然放弃新冠清零后的首波发病高峰之际,中国将美国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纳入医保谈判失败的消息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此前有媒体披露,中国政府多次拒绝国际社会向中国提供更为有效疫苗的提议。人们不禁要问,北京这些决策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