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接连发生的枪击案刺痛了亚裔社区,这两次枪击案的嫌疑人均为亚裔长者。在哀悼逝者的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老年亚裔移民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可能在家乡受过心理创伤,在美国又陷入新一轮的孤立和挣扎。
尽管中国已放弃新冠清零政策,但三年来大规模防疫累积的经济成本动摇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基础。专家表示,财政负担将影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并拖累中国的经济复苏步伐。
随着中国政府将重点放回经济增长,官方正在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导致作为经济驱动力的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专家表示,官方的支持政策有助该行业走出危机,但更持续的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的恢复。
近日,中国未能将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药物列入医保支付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了强烈讨论。分析认为,这将给中国的低收入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更大压力。
尽管疫情已近爆炸式增长,但中国仍一再拒绝接受美国提供的疫苗。彭博新闻社星期五报道说,由于担心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及其对经济的冲击,甚至导致全球疫情大流行卷土重来,美国已反复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向中国提供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等援助,但是中国一直不愿接受。
新年伊始,外界正密切关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一年交出的经济答卷。中国官方暗示,中国经济在2022年至少增长了4%,这高于许多市场预测。经济学家指出,目前的新冠感染潮正在阻碍接下来几个月的增长前景。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权力最大化(Maximum Xi)构成今年世界第二大政治风险,主要考虑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突出作用,但却缺乏制衡这位领导人的机制。
随着中国新冠疫情政策大转向,官员正将关注点重新放回经济增长。为了减少感染者激增对国内经济的打击,在一些城市,阳性的工人被告知可以回到岗位,尽管这可能造成疫情加速传播。
面对经济增长的困难前景,中国最高领导层近日强调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分析认为,政策制定者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私营部门的铁腕控制,以帮助经济增长恢复,但这不代表决策者对加强经济控制的思想发生彻底改变。
中国有近三年的时间学习世界各国政府走出疫情的经验,应对国内开放后的新冠病例激增。卫生专家表示,当局错过了这一窗口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疫情封控上面,未能帮助民众做好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
随着中国放松新冠清零政策并转向重新开放,中国领导层正将政策重点放回经济增长。经济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性高涨,经济复苏步伐将主要取决于开放的速度和顺利程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增长,更多美国品牌通过中国电商渠道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其商品。专家表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拖累,中国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美国商品在中国电商的销售前景受到挑战。
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联盟决定采取行动,更加积极地应对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所带来的挑战。专家认为,欧洲已经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欧洲国家和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连日来,中国多地出现反对严格新冠封锁的抗议活动。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官方围绕新冠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正为经济带来更大压力。有分析认为,无论当局决定接下来是收紧还是放开防控措施,中国经济都面临糟糕的前景。
中国官方的新冠清零政策严重打击了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建议向居民发放消费券来刺激经济增长。但专家表示,新冠清零政策仍然是制约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近日来,中国政府发出放松新冠清零政策的信号,这些限制措施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然而,专家表示,随着新冠病例再次上升,国内外商界对中国开放的决心存疑,中国的经济前景继续面临不确定性。
在刚刚闭幕的东盟峰会上,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都表示将提供更多的经济投入,并提升东盟地区在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在美中紧张关系加剧的背景下,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正加码争夺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在本周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美国和中国都派出了代表团参会。专家认为,中国和美国都在展现自己是全球气候行动的领导者,但两国恢复气候合作的前景渺茫。
近日,中国多地发布关于供销社和国营食堂的重新经营计划,引发民众热议中国将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专家表示,在内部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面临封锁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正抓紧对经济的控制,为与西方脱钩做准备。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表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讲话表明,北京认为其面对的外部环境将继续恶化,中国需要为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对抗做好准备。
加载更多